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 (1 / 3)

一場大火,令襄陽風聲鶴唳,一種不安的氣氛取代了,濃濃的年味,百姓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如若死城一般的襄陽,只有忠心看家護主的狗,不知天高地厚對著搜查士兵吡牙裂嘴,它們的叫聲雜在士兵的腳步和喝罵聲中,讓這座大城市多少有點生機。

士兵入坊入戶的搜查,使家家戶戶有了大戰來臨的緊迫感,當士兵一離開,百姓們開始收拾可得可憐的細軟錢財,準備在危機到來時,能夠及時逃出襄陽,投奔鄉下親戚。

在東城北大門敘對面,有一個名叫凌雲酒坊的酒樓,它的規模在襄陽只能算是中等,不過地段不錯,每天生意興隆。這家酒樓的背景是齊王李元吉,所以從未受到武川卒盤查騷擾,久而久之,反而成了官員聚會之所,至少在這裡吃飯喝酒,不用擔心武川卒抓捕。實際上,包括凌雲酒坊在內的凌雲商行都是隋朝商部在李唐治下的情報機構。

李元吉當年還在太原留守的時候,凌雲商行便已成為齊王的下屬,最先是透過給予大量紅利的方式獲得李元吉支援,慢慢的發展成為李元吉直系商行,替他銷贓的事情沒少做過,當紙質書籍氾濫天下,李淵不也與世家門閥為敵,不能直接引入李唐治下疆域,便讓李元吉透過凌雲商行,從隋朝走私大量書籍入唐,轉手賣給各地小商鋪,從而讓紙質書籍在全境鋪開。李淵的手段瞞不住世家門閥,但李淵一沒有公開支援紙書,二沒有普及郡縣之學,三沒有開科取士,並且一直用九品正中制保護世家門閥的政治特權,他們想到寒士成才難,又沒有出仕機遇,再加上不是每個家族都是獨孤整那種,膽大到支援他人謀朝篡位的地步,大家也都沒有跟李淵為難。這種默契也使世家門閥誤以為凌雲商行是皇帝賺錢工具,這些年在李唐治下發展得順風順水,可以說,哪裡有‘凌雲’二字的店鋪,哪裡就有大隋的細作,能把間諜事業做到此等光明正大,凌雲商行稱得上是當世第一。

正午是用膳的高峰期,由於有官員的捧場,凌雲酒坊的生意並沒有受到大火的影響,和往常一樣的興隆。

三樓雅間都坐滿了客人,一間間都小聲說著大火之事,傳到現在,兇犯來歷已經衍生出了十多種說法,有的說是大隋細作所為,有的說是暗中投靠大隋的世家門閥所為……每種說法都像真的一樣,但最讓人接受得了的還是世家門閥這種,道理就像聽故事似的,若是大隋細作所為,那就沒有讓人‘自嗨’的趣味性了,總之,各種小道訊息就是在凌雲酒坊衍生,並傳播出去。

這時一名青年文士走進酒坊,坐著收賬的掌櫃看見這名文士,連忙迎上來笑道:“原來是楊公子,好久不見了,還是老位子嗎?”

“嗯!”年輕文士矜持的點了點頭,便自己走上樓去。

這個名叫楊經的青年,來歷不凡。乃是衛昭王楊爽的重孫,祖父楊集和滕王楊綸當年遭到有謀反之志的楊素陷害,目的是一一剪除皇族的中堅之力,楊素威望素著,他一發聲,滿朝響應。搞得楊廣也保不住二王,再加上遭到親弟楊諒反過,眾所呼應之下,疑神疑鬼的楊廣感嘆著說‘……雖復王法無私,恩從義斷,但法隱公族,禮有親親。致之極闢,情所未忍。’於是把楊集、楊綸除去宗籍,罷黜為民,楊集遠徙定襄,得到江鳳儀(義成公主)的庇護,化名楊隼,充當江鳳儀和朝廷的聯絡紐帶,與楊侗相認之後,楊集一家潛入李唐治下,繼續從事諜者之事。

不過凌雲商行乃是楊侗最鋒利、最有力的刀子,不到萬不得絕對不會取用,所以很多就近錄用的掌櫃不知道大東主韓志是大隋的零零一,由於襄陽是最重要的情報收集點,所以這家凌雲酒坊掌櫃是黑冰臺成員。

楊集是自立於外的另一系,根本不知道凌雲商行是大隋的諜報組織,可以說,兩者之間互不相識,這也是楊侗為了保護另外凌雲商行之所為,凌雲商行如今家大業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暴露出去,黑冰臺將會遭到致命打擊。最主要是韓志不但是李元吉第一心腹幕僚,還是領李唐俸祿的齊王府長史,官居從四品上,他全權代替李元吉處理軍政事務,總是讓楊侗在第一時間獲得李唐軍政動向,他和頡利可汗身邊的趙德言,所起到的作用不亞於十萬雄師,是絕對不能犧牲的重要人物,只可惜,韓志和凌雲商行擺脫不了關係,若不然,楊侗會讓他成為單獨的存在。

楊經在襄陽很低調,一般在家裡讀書練武,學習兵書戰策,很少外出,主要和李唐一名高官單線聯絡,每逢城中發生大事,便會跑到凌雲酒坊碰頭。

他輕車熟路走到三樓,這一層全部是雅間,目前已經客滿,但他目的並不是這裡,而是一個南望的寬闊陽臺。客人此時都在雅間用膳,走道上只有偶爾出現的送菜侍者;陽臺上有一名客人觀看景緻,這是一個十指身材修長、面板白皙的中年男子,他頭戴紗帽,身穿唐朝深緋色官袍,正負手站在欄杆之前。

自古以來,不同品級官員之間的服色被嚴格區

分,然則從五胡亂華至隋這段時間,各種規則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大隋立國之後,嚴守漢制,服飾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員分

別用紅、綠兩色,小吏用青色,平民用白色,而屠夫、商人、家奴

只許用黑色,士兵可穿黃色衣袍,任何等級都不得使用其他等

級的服裝顏色。

江都之亂髮生後,楊侗在服飾方面有

所創新,規定親王及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深緋、五品淺緋,配金帶;六品深綠、七品淺綠,配銀帶;八品深

青、九品淺青,配銅帶;庶人(有大隋國籍的平民百姓,包括普通百姓、屠夫、商人……)服黃白,配鐵帶;奴隸服黑,配黑帶。這一規定極使九品官服色各異,所有社會成

員的等級身份、官員品秩序列都顯示得清清楚楚,正式形成由紫、絳(朱)、綠、青、黃、白、黑七色構成的顏色

序列。

唐承隋制,抄襲一切官制禮制,從這名高官的著裝上看,楊經早已知道對方一名四品大官,連忙上前行禮:“學生參見使君!”

“我有四個訊息給你:一、聖上已知縱火之人為隋朝諜者,可他不意承認,用意不得而知;二、滅火及時,糧食剩有五十萬石左右;三、有這糧食為基,聖上決定擴軍十萬;四、聖上已經齊王手中收加武川司,不過態度曖昧不清。”

中年男子話音剛落,轉身便離開了陽臺,腳步聲很快走遠,不一會兒,楊經便聽到開門關門的聲音,也不知是那人去了哪間雅室,不過他並不是好奇的人,不然,只會害人害己。

他在陽臺逗留了一刻左右,也隨即離開了凌雲酒坊,他繞了幾個圈子,鑽進一個巷子,確定無人追蹤,又繞去了不遠處東市。

襄陽東市是大宗貨物的集散地,每天有大量糧食、蜀錦、布帛、油鹽、物畜在這裡進出,還有很多販賣奢侈品的店鋪。這些商鋪大多有一定的背景,知道這場大火是一個意外,個個都放心大膽開門經營,其他小店素來以這種商鋪為政治風向標,於是見樣學樣,到正午時分,整個東市都是店門敞開,漸漸地,也有一些達官貴人光臨。

在東市東南角有一個大貨行,共有三十多個店鋪,這是專賣文房四寶和奢侈品的貨行,由於襄陽是李唐帝都,對文具和奢侈品的需求量大,使這貨行人流量大,往來之人皆是達官貴人、大家閨秀,要麼就是富貴人家的奴僕,消耗最大的商品無疑是來自大隋的廉價紙張。

一個名叫寶鼎閣的文具店,便是楊集的情報總站,誰都不會想到,這家書香四溢的店鋪竟是楊侗瞭解李唐動向的一個視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