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 (2 / 5)

從金塔銀塔震撼之中恢復過來的大隋文武,大多頷首附和。

大隋以武立國,威壓四夷,自然要保持尚武之風,如果全面轉向文治,以所謂的仁義道德來教化、約束蠻夷……且不說蠻夷會不會聽你的,單是朝中武將就會無所事事,在安逸之中老死,而他們的下一代人因為無仗可打,全面轉向文道,武將之家尚且如此,更不要說詩書傳家計程車族了,出現一兩個武將,那也是民間偶爾冒出來的天才,但他們由於出身不好,哪怕能夠領兵,也是受制重重,這種武將一般沒有死在外敵之手,而是死在內鬥之中,因為朝中生怕此人崛起,分去屬於他們的利益,所以想盡辦法弄死他。

“蠻夷粗鄙,他們信奉的是強者為尊,根本不懂什麼仁義道德,施以仁道、王化,不啻於對牛彈琴。我大隋制霸天下,諸國入朝稱臣,靠的便是兵甲之利。兩晉清談成風,詩書文章風流百世,然而最終換來的卻是五胡肆虐中原!故而,我大隋若想稱霸四海,昌盛百世,就必然輕文重武,厲兵秣馬、枕戈達旦,不能有一時疏忽!口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者,實是是包藏禍心,妄圖顛覆大隋社稷、挫我中原搏擊長空之銳志!”

“如何讓尚武之風百世不渝呢?”楊侗望著文武重臣,自答道:“那就是不斷的發動外戰,透過戰爭保持強兵、挖掘和培養新一代良將,唯有如此,軍隊和統帥才不會陷入青黃不接的局面。”

“聖上!”

孔穎達這位大儒,踱步而出,拱手道:“數千年以來,大亂之後必要大治,唯有如此才能讓一個國家國運昌隆。秦末大亂,漢之文景重視生產,遠離戰火,出現四海昇平之景象,造就強盛的大漢王朝,然而到了漢武帝,多番遠征匈奴,打得海內空虛、民不聊生,自此以後,大漢由強轉弱;我大隋也是如此,開皇年間對內以治、對外以德,使天下大治,武帝登基之後連連動兵,將天下打成了這番模樣。”

喬裝成親衛,佩帶面甲的楊廣一聽,面色發黑,好想一巴掌拍飛孔穎達這傢伙。

孔穎達尤自不覺的繼續說道:“此之種種例子,印證了‘國雖大,好戰必亡’之言。然本朝,自聖上入主冀州以來,戰爭不停,卻為何越打越強,這又是何故?”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話說得非常好,漢武帝、隋武帝之所將繁榮盛世打窮,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戰爭的真諦。而朕懂了,所以越打越富。”

楊侗好笑的看著一邊的楊廣,繼續說道:“一支十萬人的軍隊,需要幾十萬名民夫搬運糧食,一石糧食到達戰場頂多只剩下一斗,若是戰爭發生在偏遠之處,連一斗都不足,另外九鬥被民夫吃了,如果被敵人斷了糧道,甚至全軍斷糧,被敵人殲滅個乾淨,這樣一來,損失的不僅是軍隊、糧食,還有幾十萬人民夫誤了農時,幾場仗下來,國庫空了,百姓又因為搬運糧食,使田園荒蕪,繳不上稅賦,但歷朝歷代皇帝可不管這些,他們只管照田收稅,根本沒有想到百姓脫離了田地,無糧產出,如果下面又有貪官汙吏中飽私囊,百姓自然就沒有有活路,造反還有條生路,不選擇必死無疑,因此只能鋌而走險。”

“而朕打仗,始終將戰爭開銷轉嫁到敵人身上,國庫不但不會空虛,反而獲利無數;百姓也不用多交一斗米,反而因為大勝之中獲得朝廷贈送的牛馬,從此過上好日子,他們不會反對戰爭。如果戰爭不是為了佔領對方的領土,就要對它進行嚴酷剝削,以敵之財養己方之軍民!突厥如此、吐谷渾如此,倭國亦然。”

“朕以為‘國雖大好戰必亡’指的主要是民生、錢糧方面,與軍隊和戰爭的本身並不大。如果戰爭不能獲得戰後紅利,那就變得毫無意義。簡而言之,戰爭跟經商差不多,你不賺就得虧本。而朕運氣好,這些年從來沒虧本過。”楊侗很是得瑟的說道。

全場頓時安靜了。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向來以禮儀之邦自詡,講究以理服人。而楊侗的話,無疑是有些離經叛道!

但這是隋朝,一個深受胡人思想灌輸的時代,他的話引起了其他人強烈共鳴。

“聖上所言極是,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該以鐵血雄師來教化他們。”

“這些蠻夷,一向視我中原人為肥羊,一旦中原勢衰,邊境百姓面臨的就是悲慘的荼毒。”

“對蠻夷,我們不能再犯以前的錯,決不能對他們心慈手軟!”

“……”

“今天這些話,若是落到一幫偽儒耳中,定會說我大隋窮兵黷武。”說這話的孔穎達很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與灑脫,他信奉的是真正的儒學,奉行的策略是包容一切、吸納一切,相容幷蓄砥礪前行不說,還允許農學、算學、工學、醫家、兵學等等學說存在,算是一個異類。

楊侗哈哈一笑:“邊疆長城是進攻的後盾,是在保證己方百姓不受襲擾的前提下,無後顧之憂的縱兵域外,決不是關押大隋君臣的牢籠。我大隋絕不能固步自封,舉國上下要始終懷有進攻之志,打垮了突厥、高句麗,還有西域諸國,西域之外還有很多國家,我們知道東方的大海之中有倭國…誰又知道倭國之東還有什麼國家,大隋之南是林邑,林邑之南誰又知道有何國家?西南方向有天竺,之後又有什麼國家?現在誰都不知道,只有一一征服、一一見證,才能見識到全新的一方天地,所以,武將絕對不會陷入站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無仗可打的窘境。”

“好!”

全場發出一陣鬨動。

楊廣亦是悚然一驚,侗兒今天這些說得相當好,眼界之寬,比所有臣民都要長遠啊!

何止是臣民?

即便是他楊廣,以前不也是被當時的繁華迷失得沾沾自喜了嗎?若非尚有門閥世家擋在大隋傳承的道路上,需要他去將鬥垮,恐怕他也會心滿意足的自我關閉在紫微城中舞文弄墨的享樂帝王人生了。

正在楊廣感慨萬端之時,只聽楊侗聲音再次響起,“孟子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我們作為大隋這艘大船的舵手,萬不能舉步不前,請諸君務必以身作則,永遠保持銳意進取之心,傾力打造震古鑠今的赫赫帝國,讓我君臣之名流傳萬世!”

武將們只聽得熱血沸騰,只覺得一股熱血自心底湧起,直衝腦際!滿臉狂熱的望著神采飛揚的楊侗,

高吼道

“大隋流傳萬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