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596章:武川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96章:武川司 (3 / 3)

這些人隸屬於武川司,乃是李淵從南陽撤軍之後所創,由齊王李元吉掌管。成立的初衷是打擊、抓捕潛入大唐內部的各方細作。

武川司是李元吉在‘隻眼’這個暗殺監督組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原先只是一個暗中行走的勢力,但李元吉接手之後,便從黑暗走到陽光之下,除了打擊各方勢力的細作,更多是用來監督本朝官員,後來權力進一步擴大到監軍和監視平民百姓。經過幾個月的發展,迅速成為監管內外的諜報機構。

武川司的成員大多源自於李元吉的新軍,此司由軍衙、監獄和軍營三個部分組成,除了軍營依舊設在新軍軍營,另外兩部距離齊王府不遠。

這幾個月來,武川司抓捕了很多妄議朝政的人,大多是豎著進去,躺著回來。

襄陽百姓每天中午前都會到聽梆梆的鑼聲在大街上響起,然後就會看來武川司計程車兵押送‘奸細’去處斬,男女老少都有,數口之家被滿門抄斬的大有所在,自武德司成立以來,這種事情天天發生,導致襄陽百姓恨不得把自己的嘴都縫起來,生怕一不留神就會禍從口出,連累一家受罪。

短短几個月,武川司令人聞風喪膽,其監獄被稱為地獄。尤其是東征結束後,李淵擔心人心混亂,便讓李元吉對襄陽百姓加強監管。

李元吉在李淵的默許之下,肆無忌憚,不知有多少人被害得家破人亡,整日整夜的哀嚎慘叫聲從‘地獄’之中發出,使那一片區域如若地獄一般,很多住戶嚇得紛紛搬遷,佔地極廣的一坊之地,再無人家居住。

武川司兵士全是在李元吉殘酷的訓練之中活下來的人,本就十分兇殘,在李元吉放縱之下,更是如同魔鬼出籠一般,他們每天都會抓捕誹謗妄議和背叛朝廷的百姓、官吏,權力大得令人驚悚。不僅可以隨意抓人、隨意闖入民宅,還可以隨意處死七品以下的官吏和百姓。

他們每天分佈在襄陽各個角落,監視每一個人的言行。一批人喬裝混入各個高階酒肆、青樓、茶館,偷聽官員和百姓談話,一部分人則是穿著制式鎧甲衣袍,負責抓人。

渭南酒肆是一個官員集中之地,正是武德司重點監督的物件,他們也在這裡用餐,正好聽到這群兵部官員議論朝政,還有很多不滿之聲,於是不等抓人的那夥到來,便穿上隨身攜帶的制式衣甲,破門抓人。

為首那名校尉指著沈謙,大聲道:“妄議朝政,口出不馴之言,將他們全部抓起來!”

沈謙、獨孤銘等人大怒道:“你有沒有搞錯,我們不是奸細,是大唐兵部的官員!”

那名校尉高舉一塊金令,冷冷的說道:“武川司奉聖上之令監視百官,膽敢妄議朝廷者,一律抓捕調查,通通給我抓起來。膽敢反抗,視同謀反,殺無赦。”

“喏!”

魁梧的武德卒一擁而上,將這些兵部官員像綁得像個粽子一般,沈謙大喊道:“我們沒有毀謗朝廷,你們不能亂抓人。”

“有話到了武德軍衙再交代,給我帶走!”看到這群平時高高在上的文官,嚇得簌簌簌發抖,這名校尉不屑之極。

隨著這群文弱官員被綁了出去,在渭南酒肆吃飯的官員們一片譁然,雖然知道武川司行事出格,但沒想到囂張到了公開抓捕官員的地步了,但是現在,誰都不敢惹禍上身,只能默默地看著這些倒黴的兵部官員被押進一輛密封無窗的馬車之中。

望著揚長而去的馬車,所有人的心情十分沉重,自隋以來,朝廷一向是言論自由,還有專門設有匿名檢舉的箱子,用來給不想惹事的官員和百姓檢舉不法之徒。這一點,隋文帝做的相當出色,而且不是有名無實的花架子,只要有舉報信,隋文帝都會認真觀看,並讓人著手調查,即便舉報錯了也不追究,在隋朝錯告是不論罪名的,而一旦發現情況屬實便會加以嚴懲。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隋文帝的兒子秦王楊俊,此君因生活奢侈,私造宮室,搶奪百姓良田家產,被百姓匿名舉報,文帝發現情況屬實,即敕令歸第禁閉,並廢為庶人。有的大臣勸諫,隋文帝說:“法不可違”。楊俊被他的王妃毒死以後,他的僚佐請命為之立碑,隋文帝也不答應,並說:“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由於隋文帝厲行法治,令官員畏懼,從而使貪汙犯罪行為相對減少,對百姓多少是有利的。

此項規定到了現在,依然在隋朝大行其道,並且進一步擴大,除了洛陽、大興、鄴城、涿郡之外,每個郡都設有匿名舉報箱。因此隋朝的言論相當自由。

在唐朝,雖然沒有設立匿名舉報箱,但也沒有禁止言論的政令,而官員吃飯之時閒聊幾句、發幾句牢騷其實都很正常,人家即便刻是說要殺人,那也只是逞一時之快罷了,並不會真要那麼做。但是現在,不僅連牢騷都不許發、政務不許在私下說。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恐怕以後連朋友同僚聚會都要獲罪了,他們效忠的朝廷,什麼時候黑暗到如此地步了嗎?

一時間,渭南酒肆變得死寂。

官員們也飯也不敢吃了,匆匆忙忙結賬,各奔東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