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1 / 3)

淮安是中原一個不起眼的小郡,它位於汝南和南陽之間,南面是著名的桐柏山,淮水便是發源於此。雖說淮安小,人口卻是不少,原因是它沒有遭受戰亂的影響,加上吃人魔王朱粲為禍南陽時,大量南陽百姓逃到淮安避難,使淮安人口一度猛漲;後來朱粲兵敗,降了王世充,這裡成了李密的地盤,而隨著李密南下,拱手送給了李唐,如今轉了一圈,又落到了大隋之手。因為南陽成了隋唐對峙的主要戰線,南陽的百姓就被安置在了淮安,正式成了淮安人。

淮安以東是李密的汝南郡,也被李密放棄了,原因是隨著李淵退入襄陽,一部隋軍進駐了淮安,李密覺得汝南那點守軍根本不是隋軍的對手,再加上汝南之北是潁川,南方的義陽是蕭銑的、弋陽是杜伏威的,因此它已經再無戰略價值,無奈之下,李密只得下令汝南守兵退入北方的淮陽,一併交給王伯當統領。

也就是說,李淵這一退,受影響的不只是李唐,連帶李密放棄在汝南郡的駐防,這也是明明白白在告訴李淵,隋軍聲勢浩大,這一次魏軍也沒辦法配合他的作戰,也只有被迫收縮遼闊的防線,達到集中力量的目的。

而隨著楊侗率領驍果軍南巡,汝南魏軍的撤退也變得相當迅速,這也意味著仗還沒打,敵人就成了驚弓之鳥,致使大隋不費一兵一卒就取下一個郡。

汝南是個大郡,經過文帝楊堅撤併之後,只有十一個縣,當年鼎盛時期,人口近五十萬,如今雖然尚未統計出來,但不經戰亂的汝南恐怕較之當初只多不少。而據楊侗所知,李密最近這幾年一直和宇文化及、王世充打仗,雖不至於到窮兵黷武的地步,但苛捐雜稅卻也一大堆,一些人聽說汝南被朝廷收復,都紛紛遷徙,而些人肯定只是一個引子,真正的大頭,是在這批人帶動下跟風過來的人,總之,人口是楊侗最想要的,只因人口就代表的是兵力、糧食、賦稅,楊侗還是相當歡迎的。

汝南地域遼闊,能夠吃下這些百姓,但安置他們所要耗費時間和錢糧可不少,不過淮安和汝南都是新入手的地盤,人口和田地都需要一一普查,而這些遷徙百姓的到來,卻也能夠一同安置,而為了能夠順利的執行好安民政策,楊侗特地將很有經驗的滎陽太守陰弘智調了過來,滎陽的民生已經步入正軌,陰弘智在那裡的作用不大,繼續呆在滎陽,是對人才的浪費。

由於汝南來到太過突然,隋軍一時無法到位,楊侗只能暫時當起了太守,先讓潁川拿部分軍糧前來賑濟災民,然後讓房玄齡、裴仁基儘快挑選縣級官員前來就職,而軍務司成員也成了文官,按照朝廷的政令為百姓排憂解難,這些人精通律法、能言善辯,平時在軍中給將士灌輸忠誠觀念、教人識字,並輔助主將處理軍務,所以理政水平比實力官員只強不弱,當他們做起文職之事來,倒也面面俱到,省去了楊侗很多麻煩。

這一天,楊侗正在汝南縣衙處理公務,只見陰明月帶著陰弘智大步入內,行禮道:“參見聖上!”

“免禮!楊侗示意兄妹二人入座”

“謝聖上!”

陰弘智今年二十四歲,此之前,他在父親陰世師手下做了幾年的倉曹參軍事,逃到鄴城之後,先從縣令做起,而在旱災嚴重那年,將數十萬來自青州的難民管理得很好,之後晉升為金城太守,亦是非常出色,之後又在上黨、滎陽任過太守,時間都不長,但他卻在不長的時間內把各個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楊侗專門讓他往戰後之地跑,一來陰弘智有能力、有潛力;二是為大隋民部鑄一把利劍,隨著大隋地盤的不斷擴大,民部尚書楊師道因為這些新入手的地方,都忙得病例了好幾回,可他依然奮戰在崗位之上,原因何在?是因為民部沒有得力助手,等汝南民事步入正軌後,楊侗準備將他提為民部侍郎,替楊師道分擔壓力。不過如今看來,這位才俊也是面色蠟黃、弱不勝衣,看得出他這段時間也十分操勞。

望著憔悴至極的陰弘智,楊侗喊道:“明月!”

“末將在!”陰明月連忙起身。

“朕記得皇后塞了幾根人參,你取一根給少奕補補,瞧他都瘦成什麼模樣了。”

“聖上,那是高建武朝貢的千年人參,實在難得一見,異常珍貴,豈能贈給我大哥!”陰明月不樂意的說道。

陰弘智面色一僵,狠狠地瞪了妹妹一眼,雖然他也不會要,但妹妹這麼一說,讓十分鬱悶,連忙拒絕道:“聖上宏恩,微臣感激萬分,然千年人參乃是有市無價珍貴之寶,微臣哪有資格享用,聖上還是自己留著!”

“朕是武人,身體強健,這人參對朕沒用。少奕若是病倒,那不僅是朕的損失,也是汝南郡百姓的損失。”楊侗向陰明月道:“快去。”

“喏!”陰明月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取來一個錦盒。

“聖上宏恩,微臣感激不盡!”陰弘智一禮到地。

“說起來,是朕把瑣碎事務推給了大家,朕是輕鬆了,你們卻辛苦了,想想還真有點過意不去!”

陰弘智突然散發一股銳氣,高聲道:“聖上集中精力考慮天下大事,這些日常瑣事,讓我等臣子來替聖上分擔便可,若事無鉅細都勞聖上關心,豈不是顯得臣等太過無能了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