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549章:恩威並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9章:恩威並施 (1 / 3)

時間漸漸到了黃昏時分,楊侗在偏殿書房內觀看吏部、武部、刑部、御部呈上來的任命書,這是對梁國故地官員的任命,只要楊侗簽字蓋章就會生效,這幾份任命書內,上到太守,下到縣丞,一個職務都沒有落空,與職位對應的官員的履歷和個人水平都寫得很詳細,甚至連安排他們擔任相關職務的原因也都羅列清楚,從字面上看,這些官員的能力都和他們的職務、就職地方匹配,這麼一分配,能夠讓地方很快恢復過來。

但蕭銑呈獻出來的地盤還有麻煩,狹長到海的地段被夾在三‘國’之中,處處需要防守,處處防守不好,關鍵是內部還有豪強和江南士族,如果對他們動手,這些人肯定引敵人來犯,光靠跟官員南下的郡兵還遠遠不夠,這就需要派軍隊前去鎮壓,跟打仗沒多大區別,只是地方豪強各自為政,規模肯定比真正的戰爭小,但需要時間,必將影響到大隋的下一步軍事行動。

嶺南地區的麻煩尤其大,名義是被蕭銑獻了出來,可實際卻在馮盎掌控之中,不收復肯定不行,而如果武力滅了影響力極高的馮氏,嶺南必將大亂,地方官員每天都要去面對叛亂,談何治理?和平收復吧,馮盎肯定像他的長輩那樣尊隋自立,牢牢把持嶺南財、政、軍權,使嶺南遊離在大隋政權之外,大隋雖然獲得一時安寧,犧牲的卻是大隋慣有威嚴和無窮後患,更何況嶺南包含了後世兩廣和湘贛部分地區,年產出的財富糧食無法想象,楊侗將之視為未來的生糧重地,怎麼可能讓它成為不受控制的國中之國?綜而言之,最省心的辦法是把馮氏遷出嶺南,然後再用法制慢慢地改變僚人的習性,抹掉馮氏的影響力,可馮盎像蕭銑這樣好說話嗎?

楊侗最早是想借竇建德來搞戰術欺騙,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李密的勢力推到江淮地區,接手杜伏威的地盤,然後再進一步蠶食李密的戰略縱深,將他轟到長江以南,這樣既便於集中治理,又能抽出更多兵力來壓制李密和林士弘,還能引發李密和孟海公的紛爭,誰料到李密看透竇建德歸降大隋的本質,搶先讓徐世績和王伯當北上。致使突擊戰變成了攻堅戰。隨著隋唐之戰的結束,本想以秦瓊的第二軍為機動兵力,入李密之境打破對峙僵局,給李靖和楊恭仁以機會,但蕭銑的歸降,卻打亂了了他的計劃,讓他不得不讓秦瓊南下南郡,現在要破局,只能從其他地方抽來兵力了。

楊侗沉吟良久,走出了房間,見到天色已經徹底暗了下來,便說道:“速令房玄齡、凌敬和姜行本來軍機室見朕。”

“喏!”

在書房外面,有一什修羅衛隨時候命,一聽楊侗命令,便有三人飛而去。

楊侗揹著手走進了軍機室,這裡擺放著一架沙盤,寬約一丈五、長達兩丈六,是大隋王朝的沙盤地圖,而原屬於蕭銑的地盤,也已染上了大隋的赤紅色,它在代表李淵的白色、杜伏威的紫色、林士弘的淺藍色之間,是那麼的突兀和顯眼。

過了約有一刻,三位尚書匆匆趕來,走進房中行禮道:“參見聖上!”

“你們過來。”

楊侗讓三人來到沙盤前,他拾起一根木杆指了指嶺南大地,先對姜行本吩咐道:“馮盎對蕭銑和林士弘聽宣不聽調,蕭銑降隋,不代表他也降了,將他標註為一個獨立的勢力。”

“喏!”姜行本連忙應下。

房玄齡眉頭一皺,問道:“聖上打算對馮盎用兵嗎?”

“馮氏一族素來是審時度勢,順應潮流,名義上歸附過樑、陳、隋,但實際上是聽宣不聽調,自始至終都將嶺南據為己有。朕不容許有國中之國的存在,更不容許馮氏繼續侵佔朝廷的賦稅。朕說過,嶺南是一塊尚未開發的寶地,將是我大隋的產糧重地,所以一定要把它納入政權體系之中。”

“聖上,微臣專門查過嶺南的卷宗,發現文武二帝都有徹底收復嶺南的想法,可最後卻無法實施。”房玄齡說道。

“為何?”

“文帝時期,我大隋主要敵人是北方的突厥,突厥繼承了柔然的遺產,較前者更加聲勢浩大,文帝畢生都在離間、分化、瓦解、扶持突厥,著實沒有精力南顧,而且相對於有滅國之力的突厥,馮氏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是以才對馮氏採用了安撫之策,任其在嶺南當嶺南王。到了武帝前期,我大隋的主要敵人變成了破壞商道的吐谷渾和西突厥,之後才是高句麗。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嶺南與中原之間,有無數山川天塹相隔,就算朝廷想要對馮家如何,也不敢貿然動作;第二個原因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嶺南乃是煙瘴肆虐、野獸橫行的蠻荒之地,沒有意識到嶺南的價值,否則的話,犯官也不會對‘發配嶺南’望而生畏了。基於以上三個原因,馮氏這才安穩至今。”

“難道就拿他沒辦法了?”楊侗皺眉道。

房玄齡瞟了楊侗一眼,心中泛起了無奈,看來聖上有些迫不及待要收復嶺南了。

“聖上,馮盎兵不過數萬,要收復嶺南其實也並不難,若是關山難渡,大可讓海軍攻打那什麼珠江三角洲,大軍經由水路源源不斷的開進,關山之險也就不復存在了。”

楊侗一拍腦門,笑道:“朕怎麼就沒想到呢。還是你有辦法!”

“真打啊?”房玄齡驚訝道。

“既然有辦法,幹嘛不打?”楊侗笑了一笑,道:“海軍的日常維繫極大,卻從未有過建功機會,朝廷之內都有將之取締的聲音了,這使海軍上下莫不是憋著一肚子火氣,都想打幾場漂亮的仗,讓世人知道海軍的重要性,這個嶺南正好給他們洩口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