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 (1 / 2)

‘屋漏偏遭連陰雨,行船又遇頂頭風’這句經典很適合李建成此時心境,原本明朗的心情,因為南陽一堆破事籠罩一層濃濃的陰霾。

坐在他下首的李孝恭、長孫無忌也是愁眉不展,不用猜,兩人也知道李神通麾下的八萬大軍亂成什麼樣了;甚至連李元吉都是一臉的驚歎和無語,李神通撈錢的本事實讓大有我輩楷模之嘆,更有一種跑去南陽膜拜榜樣,向榜樣請教經驗的衝動。

“我不信淮安王叔幹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沉默良久,李建成長嘆一聲。

李孝恭和長孫無忌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眉頭微微一皺,從眼中傳遞出來的意思也驚人的相同:事情既已發生,追究糾結這些還有意義嗎?

李建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皇位繼承人,他最大的毛病是有文人情懷,容易為親近的人所發生的悲慘事感傷,說白了就是優柔寡斷、有婦人之仁,缺乏剛果決絕的帝王氣質,如果他有李世民的果敢狡詐,單是皇儲這重身份就可以為他拉攏到大半個軍方勢力,李世民根本無法撼動他的太子之位。畢竟軍方將領也不全是二愣子,堂堂未來皇帝的拉攏不理睬,去跟一個親王?但是李建成從來沒有去拉攏,甚至還在婉拒別人的主動靠攏。這讓李孝恭、長孫無忌他們很是無奈。當然,李建成的個性可以讓臣子放心追隨,不用擔心自己被他來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卑職認同殿下的觀點,‘木頭武器’之醜聞早不早晚不晚,偏偏在這時爆發出來,這實在太巧合了,這極有可能是隋軍細作為之,甚至連這起醜聞是他們編造出來的,不得不說,這一招實在太狠了,這完全是針對淮安王的性格弱點下手,畢竟淮安王在‘貪’這方面實在是出名了一些,經過這一傳,假的也能變成真。”長孫無忌畢竟是智謀過人之輩,結合當前戰局,猛然醒悟過來。

“殿下,淮安王叔是否,是否如此……全都不重要了!這也不是殿下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換人接手南陽軍隊、安撫軍心、恢復軍隊秩序才是當務之急,只有做好這三件事,才能將秦瓊御於南陽之外。”李孝恭其實也不信李神通幹得出這種損國不利己的事情,問題是李神通的貪婪在李唐王朝是出了名的,他李孝恭可以不信,不代表朝廷上下不信,不代表軍隊中的將士不信,如果‘木頭武器’事件處理不及時、處理不當,都導致整支軍隊譁變,不戰而潰。

“是啊,現在只有聖上或殿下出面,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安撫軍心、振奮士氣……”長孫無忌說到這裡,說出了自己的意思:“南陽極有可能成為戰場,太過兇險,聖上的安危關乎國家興衰,委實不宜露面,卑職建議殿下親自去一趟南陽,說服淮安王,做一出公事公辦的戲給將領校們看,這邊有齊王和趙郡王坐鎮,不會出事。”

李建成知道長孫無忌是對的,可問題是他身為西路軍二路元帥,無權干涉南陽軍,像臨陣換帥的戰略調整必須上報朝廷,有了皇帝的批准和聖旨才能卸下李神通主將之職,而且李神通是李氏宗親,得由宗正寺來調查他的貪汙案。

看了看李建成有些發白的臉色,李孝恭無奈苦笑,代為解釋道:“無忌的建議我很欣賞,難道你不知我是怎麼全軍覆沒的麼?”

長孫無忌也明白了過來,沉吟道:“三位殿下,無非是許可權問題而已,殿下不用考慮這些,只要穩定軍心、擊敗隋軍、南陽還是屬於唐朝,別的可以慢慢向聖上解釋。”

“無忌,不光如此,要做出這樣重大戰略調整,不但這邊要上報聖上,南陽軍那邊也要有人稟報聖上,雙方都得到批准,還有,配合晉王作戰才是殿下的本職,所以晉王也要上報,三方上報,都得到批准,殿下才能去南陽,否則,太子去了也不頂用。”這一套令武將深惡痛絕的流程,李孝恭記憶深刻,張嘴就來。

“可這樣定會貽誤戰機,會誤大事的…後果不堪設想啊殿下…”長孫無忌有些焦急起來。

“呵呵!”不知出於何種心思,李孝恭居然笑了。

李建成終於實實在在的感受了“‘朝廷’干涉軍事”的惡果、苦果,也品嚐到了武將那種萬般無奈、百味陳雜的感覺了,不得不說,這種滋味很令人難受,這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打破這陋習的念頭,他無奈的看了‘幸災樂禍’的李孝恭一眼,苦笑道:“孝恭也說了,沒有聖命,我去了也沒有用啊!請無忌理解我的苦衷。”

長孫無忌失魂落魄的長嘆口氣,“殿下啊,我大唐是一個新生的王朝,本應朝氣蓬勃,可這才幾年的時間啊?居然變得如果臃腫、老邁、僵化、陳腐……殿下,我敢保證:如不求變,單這一套……這套陳規舊矩,我們就沒辦法和隋朝爭天下。”

畢竟還年輕,長孫無忌尚未成精,萬分沮喪的痛斥一通後,坐在一邊默不作聲。

李建成、李孝恭也感覺到心頭沉甸甸的,連長孫無忌這樣的智者都不看好李唐的前景,這一仗該怎麼打?

“大哥!”這時候,無聊枯坐的李元吉站了起來,笑嘻嘻的說道:“你讓我去,我一定能行。”

“你?”李建成滿臉的懷疑,李孝恭、長孫無忌的表情神同步。

“少小瞧人了。”李元吉撇了撇嘴,大大咧咧的說道:“大家都知道大哥是老好人一個,在大哥沒辦法拿出聖令的時候,南陽軍中將領知道自己不遵太子令,也不會遭到秋後算賬!但我不一樣,我是大名鼎鼎的壞人啊…誰不怕?誰敢不聽命?…他們不敢得罪我,父皇追究下來,他們又能把罪責往我身上推,根本不用擔半點責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