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我看看。”
“是!”
墨梓安將自己的圖紙雙手遞給了姜慮得,對方接過圖紙後看了兩眼,挑了挑眉毛。
“我還以為你是想要改造【736改】,沒想到你居然是對【金戈】動手,你可知道我就是【金戈】的設計者,眼光要比平時挑剔得多。”
“報告姜主任。”
墨梓安道:“【金戈】步銃效能優異,是最好的藍本,而【736改】的可改造性比較有限。
學生拙見,不久的將來【736改】或許會退出主力部隊的列裝序列。
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也產生了一些對於【金戈】步銃的思考,如今正好驗證一下。”
姜慮得點了點頭,繼續看圖紙。
“不得不說,這是一份很有想法的設計,而且很實用,墨梓安同學。”
姜慮得看了一會兒,指著圖紙道,“我沒想到,你甚至對我的自動方式作出了改進,哪怕以我原設計者的角度,我依舊認為這應該是一個可行性很高的改動。”
姜慮得說到這兒抬起了眼皮,看向了墨梓安,“我還以為你會師承你師父,給我來一個半機械式的核心。”
“報告姜主任,我師父是我師父,我是我。”
墨梓安立刻道,“那個半機械核心的製作技術我不掌握,上面運用了很多以太取形的技術,我個人更傾向於用機械的手段解決問題。”
“哦?那麼你認為,這兩者各有何優點、劣勢。”姜慮得問道。
墨梓安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報告姜主任,半機械核心能降低零件數量,從而簡化內部結構,對於風沙、水浸等的抵抗性理論上要更好,對點火器的設計水平要求低。
但缺點在於需要具備以太取形篆刻能力的工廠,而且半機械核心內部的製作難度比較高,雖然理論故障率低,可一旦在戰場上發生損壞,士兵幾乎不可能快速排除故障。
而機械手段本身比較考驗設計水平,內部結構相對複雜,不過經過認真設計的話,對於惡劣環境的抗性也完全可以達到水準之上。
雖然故障率理論上也高於前者,但經過合理設計也並不是達不到低水平。”
“簡述一下【金戈】的自動方式。”姜慮得不置可否地道。
“是!原本的【金戈】是透過在銃管與集氣室的結合系統來完成——初次擊發時,透過拉動機栓啟用點火器,子彈射出後銃管短後座,位於銃管上方的前端集氣室入口開啟,吸收冗餘以太能和熱能。
同時銃機繼續後座,完成上彈的過程,並封閉集氣室的釋放口。
然後復進簧將銃機回落,下一發子彈被推入待機發位置的同時開啟集氣室的釋放口,點亮點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