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臺上玩得很高興幾人,方景有時候真的搞不懂,對演員來說曝光有這麼重要嗎?
以前的演員在沒有大綜藝的時候不一樣拍戲演戲,而且演出來的東西津津樂道,觀眾都願意去看。
老版四大名著為什麼是經典?拍紅樓夢時主演們一人一本原著,每個人至少看七遍以上,提前半年學習琴棋書畫和禮儀。
拍三國更不用說,半文言文讀得順口自然,達到張口就來的程度,拍水滸傳時武松景陽岡打的是真老虎,演員買了十萬塊保險就上了。
最慘的是西遊記劇組,就一臺攝像機,一部劇前前後後拍了十多年才完成,中途唐僧都換好幾個。
那個年代沒什麼特效,聽說有威壓這個東西,導演還特意跑到香江去學,結果就是演員們飛著飛著經常摔下來。
打蟒蛇精那集用的是真蟒蛇,五六米長,小腿粗的蛇直接就往脖子上掛,一個不小心分分鐘就得一命嗚呼。
雖然拍攝條件艱苦,但效果顯而易見,播出的時候萬人空巷,誰家有電視機的每天不是圍一幫人?
大城市裡,從街頭走街尾,你能聽見同一個聲音,絕對不誇張。
反觀現在,幾千萬片酬拿著,一旦小傷就要死要活,各種替身輪番上陣,扎戲,串戲,不記詞大把的是。
“想什麼呢,何老師叫你。”張治堯推了一把方景。
“啊!什麼事?”剛剛他有點出神,沒注意聽到。
“讓你上去唱歌。”
“哦,我知道了。”
節目最後方景有一首歌要唱,這是何靈特意安排的,從他第一次上快本幫他們一個忙後就如此了。
方景上去後全場燈光暗淡,按照之前預選好的歌,音響師開始放背景音樂。
“村頭古樹下青草葉上露水未凝幹”
“晨霧裡渡船唱著歌謠撐過小河灣”
“我枕著手臂躺在屋頂想了一整晚”
“瓦下廳堂中誰又說起紙上的長安”
按照行情,歌手在這個場合是可以假唱的,對對嘴型就過去了,但方景拒絕,其他人就算了,人家本來就不是這個領域,但迫於要求需要唱歌又沒有辦法,只能假唱。
他一個唱歌的幹這事也太沒品,天下沒有不透風牆,將來要是被挖出來還不得把老臉丟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