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選的內容已經播了,除了歌手們各種戲精附體,呼聲最高的是方景,他一首十七歲的雨季很火,網上各種留言找錄唱。
這一輪的淘汰賽應該難不倒他,可趙磊就不一樣了,上一輪雖然也是原創,但表現不算優秀。這一次搞砸的話算是徹底完蛋了。
“放心,如果連他都過不了,那就沒人能過了。”說實話,方景對趙磊的信心比對自己還大。
這位號稱要掀起民謠浪潮的男人,要是連一個個小小的比賽都過不了,那才是真正的笑話。
“頭頂的太陽。”
“燃燒著青春的餘熱。”
“他從來不會放棄,照耀著我們行進。”
“寒冬不經過這裡。”
“那只是迷霧的山林。”
“走完蒼老的石橋。”
“感到潮溼的味道。”
……
方景話一說完,趙磊的聲音立起,於夢一瞬間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滿臉不可置信。
見字如面,這是她的大學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好的歌一開口就能把你拉進那個世界,隨著演唱者情緒而動。
她現在和趙磊隔著一堵牆,但透過聲音卻能感受到歌詞中傳達的熱情和故事。
“翻過了青山。”
“你說你看頭頂斗笠的人們。”
“海風拂過椰樹吹散一路的風塵。”
‘這裡就像與鬧市隔絕的又一個世界。’
“讓我們疲倦的身體在這裡長久的停歇。”
……
方景閉著眼睛仔細聆聽琴絃間流淌的聲音,在歌聲中他聽出趙磊的甘於寂寞,以及熱情似火,難以磨滅的信仰。
“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任誰聽到趙磊的聲音,大腦裡就會冒出這麼一個想法。
方景一邊享受著歌聲,一邊用手指跟著旋律輕點膝蓋,“真過癮,怪不得前世很多人喜歡聽音樂會和演唱會。
現場版和錄唱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錄唱經過一遍又一遍的修改,雖然一點瑕疵都沒有,但卻感覺少了點什麼。
而現場版不同,演唱者每次心態不一樣,情緒不一樣,對歌和人生感悟不一樣,唱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哲學上有一個悖論,人不可能踏入一條河兩次,這個悖論拿到歌唱界同樣適用。”
“我們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