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清宮劇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人頭上那跟孔雀尾巴似的‘旗頭’,皇后也是旗頭、貴妃也是旗頭、宮女也是旗頭。。。。。。感覺只要是清宮劇,女人頭上不整個‘旗頭’那就不該是清朝,瞅瞅什麼《康X微服私訪記》《還X格格》之類的裡面是個女人腦袋頂上都頂著個‘大拉翅’。
事實上這種旗頭誕生於清朝末期,有種說法是慈禧研究出來為了區分等級的,反正就算不是清朝末期也是清朝晚期的產物,最早見到旗頭的畫像是道光年間《西頂過會圖》裡有一個梳著類似於旗頭的女人。
你讓康乾時期的女人頂個‘大拉翅’的旗頭,這合適麼?
還有那宮女大紅大豔的漂亮衣服,其實別說宮女了,就連格格郡主之類的都不會那麼穿!
那時候的貴族女性穿衣顏色普遍較深,除非她們遇到了重大節日要身穿‘吉服’會鮮豔一些,平時穿的衣服一般都是選擇石青色之類低調的款式顏色。
她們都這麼穿更何況宮女!宮女除了老太后農曆生辰的那個‘萬壽月’外,壓根就不能穿紅色!而且梳辮子不戴旗頭,腳穿白襪平底青鞋根本不會穿那什麼‘花盆底’!
那些所謂的‘正宗宮廷菜館’裡面服務生的穿戴也就是濛濛外行而已。
聽了楊萌的解釋,楊曉靜等人恍然大悟。
楊曉靜卻道:“我還以為宮女都會穿那‘旗鞋’呢,穿著那鞋走路多有意思?”
楊萌笑道:“就你?連高跟鞋都穿不習慣還穿旗鞋呢?走一步摔三跤的主!”
這‘旗鞋’倒是跟‘旗頭’不一樣,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滿人祖先削木做鞋,那時候婦女要進山菜蘑菇、木耳之類的,為了防止被毒蛇咬傷,就穿著高鞋根的木鞋。
這種高跟鞋和現在的高跟鞋不一樣,更像是‘厚底鞋’,直接在腳正中間豎起一根鞋跟,有點兒像現在的高蹺。
如果是上粗下細的就叫做‘馬蹄底’;有的上細下粗,叫做‘花盆底’,還有什麼‘龍魚底’、‘四閃低’之類的叫法,其實都是‘旗鞋’。
如果宮女穿著這鞋幹活?那才真叫要人命了!
這‘旗鞋’是不斷在增高的,初期的旗鞋下面的鞋底頂多也就是兩三公分厚,後來清宮的女眷和貴族婦女的鞋底基本都是十五公分左右;而一些年輕的女孩的鞋底甚至能到二十五公分左右!
不經過長時間練習能穿這麼高的鞋麼?
就跟現在女孩穿高跟鞋一樣,那時候的貴族女人也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身高顯得更高,也就顯得體型更加修長,而且穿著這鞋走路走不快,所以看起來高雅許多。
旗人女子穿旗鞋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裹小腳’。
清朝時期旗人女子是不裹腳的。但是那時候的漢國主要審美標準還是女人要裹小腳,那個時期漢族娶妻都是非小腳不娶。所以儘管那些清朝貴族女子身份高貴,可是在世俗眼光裡,她們的大腳還是‘醜’的象徵,然後她們就選擇身穿高跟‘花盆底’,然後用裙子蓋住自己的大腳用來‘遮醜’。
事實上,這種‘旗鞋’對於漢國解放小腳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楊萌跟楊曉靜等人解釋完這些後,陳海軍給楊萌鼓掌道:“楊先生確實博學,這和你的年齡還真不相符。”
楊曉靜得意道:“我哥可是漢東市圖書館裡的名人,他原來天天在圖書館裡泡著。”
“諸位客人,我們已經到了。”女服務生拉開一扇門,這個房間相當大,裡面有三張餐桌,而李筱青他們已經來了。
看到楊萌過來,李筱青笑嘻嘻的跑到楊萌身邊打招呼道:“楊哥!謝謝你請我和同學們來吃飯。”
而這時候李筱青的同學們也都起身,楊萌急忙招手:“都坐下都坐下,你們是筱青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別那麼客氣,你們也別謝我,要謝就該謝這位陳老闆,今後你們如果走演藝圈的話說不定還要和陳老闆打交道呢!”
其實他不說這話,李筱青的同學們也是心知肚明,他們從陳海軍給李筱青的名片裡知道了陳海軍的身份,所以他們才來這裡想要看看有沒有好的機會。
楊萌還為他們考慮穿自己身穿休閒裝過來,看看李筱青的同學們,男的西裝革履女的禮服美妝。
嘖嘖,這年頭誰還沒點兒小心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