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德思考了一下說道:“我明白了,是因為你們這裡是山村對吧?怕點燃鞭炮引起山火對吧?”
楊萌笑著搖了搖頭:“你說的只是一方面,這個不是最關鍵的。”
“那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徐興德不解問道。
楊萌解釋道:“我剛才說了,我們這個村是躲避戰亂的人聚集到這裡建立的村落,當時建立這個村的元老裡,有一個人叫做孫殿堂,好吧,這個名字有點兒陌生,但是他父親就是孫玉聲。”
“孫玉聲?是誰啊?”徐興德不解問道。
楊萌笑了起來:“好吧,小徐,你是大學生,那我先問問你,咱們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
徐興德想也不想就直接回答道:“當然是為了驅趕‘年獸’了,小學生都知道這點兒吧?”
楊萌搖了搖手指:“你還真說錯了。那我問你,如果真有‘年獸’的話,為什麼像《山海經》這些記載妖魔鬼怪的古籍裡從來沒有提過‘年獸’?而且如果真的是因為‘年獸’,那為什麼年獸是不是隻有過年的時候出沒?而咱們國傢什麼節日啦紅白喜事都要放鞭炮,那還是驅趕‘年獸’麼?”
“嗯?”楊萌反而把徐興德給問住了:“你說古代的書籍裡都沒有提過‘年獸’?”
楊萌點頭:“沒有任何一本古籍記載過‘年獸’,也就是說,‘年獸’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不會吧?”徐興德不太相信楊萌的說法。
楊萌笑道:“真的,我不騙你。最早記載關於國人放爆竹的記載是在漢朝的《神異經》裡,裡面記載了當時居民會點燃竹子驅趕‘山魈’,竹子點燃後開裂發出聲音嚇跑‘山魈’,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有了‘爆竹’這個名字。”
“山魈?是什麼東西?”徐興德不解問道。
“根據《神異經》的記載這山魈跟人很像,也是人形,身上毛多群居,也不怕人,晚上就會跑到村子裡偷吃的。如果被人抓了就用爪子撓人逃跑,被他們弄傷的人會得病,但是他們害怕聲音,所以人們就用燃燒爆竹的方式來驅趕山魈。”楊萌解釋道。
徐興德撇嘴道:“這不就是猴子麼?我去峨眉山旅行的時候就被那裡的猴子打劫過,當時讓猴子抓傷我後感染了細菌,害得我去醫院住了好久。”
楊萌打了個響指:“應該就是這麼回事!你想啊,不管是節日紅白喜事的時候往往都有豐盛的食物,肯定會吸引這些山魈來湊熱鬧對吧?所以人們就養成了節日放爆竹的習慣。而最早關於過年時候燃放爆竹的記載,則是在南北朝時期,一本叫做《荊楚歲時記》的書裡就記載了那時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們會在院子裡燃燒爆竹嚇唬山魈。”
“等下!”徐興德提出了異議:“《神異經》裡說山魈晚上來偷東西,而《荊楚歲時記》則是說早上放爆竹!這不一樣啊!”楊萌笑道:“從漢朝到南北朝幾百年呢,或許那些山魈都搬家了呢?據我猜測那時候爆竹就是一種象徵意義的娛樂活動吧。畢竟古時候也沒有手機網路什麼的,你讓他們玩什麼?到了宋朝時候有了火藥,然後人們把火藥塞到竹子裡,聲音就更響了。而且那時候人們還會透過調整火藥成分研究出來了煙花,《清明上河圖》裡就畫著人玩煙花的情景。再後來把火藥塞到紙筒裡,也就成了現在的鞭炮。”
徐興德撓頭道:“你這說了半天只是解釋了鞭炮的來歷,和你們這裡過年不放鞭炮有什麼關係?”
楊萌笑道:“彆著急,聽我慢慢跟你解釋。”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潤潤嗓子繼續說道:“這古時候咱們國家道教勢力強大,他們就把燃放鞭炮這個習俗和道教裡‘紫薇大帝降服貔貅’的典故掛在了一起。在清朝之前,老百姓認為紫薇大帝是驅邪的象徵,所以過年的時候都會懸掛‘紫薇大帝降貔貅’的年畫,然後燃放爆竹的意思就是幫助紫薇大帝一起揍貔貅,這種習俗在咱們國家南方尤其盛行,到了今天湛江一帶依然會保持這個風俗。每年會舉辦一次紀念紫薇大帝降服貔貅的活動。”
徐興德還想說話,楊萌卻攔住了他:“接下來就是重要的一點了:到了民國的時候,一個家寫了一篇叫做《滬壖話舊錄》的,裡面把‘紫薇大帝降貔貅’的年畫裡的貔貅,取名叫做‘年獸’。變成了每到過年時就到千家萬戶裡吃人的兇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