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侯是二皇子嫡親的舅舅,也是鐵打的二皇子黨。
衛國公的嫡孫女,是未來的二皇子妃。以衛國公的城府和精明,不至於在此時就旗幟鮮明地站隊。在關鍵時候推波助力一把,倒是無妨。
有了他們兩人張口,朝中再有些官員附議,請二皇子入朝聽政的呼聲頗為不弱。
宣和帝因壽寧公主主動求和親之事,龍心大悅,自然地將這份功勞都歸於二皇子的身上。
再者,大皇子當年便是十五歲入朝聽政。嫡出的二皇子,此時入朝也算合適。
宣和帝張口準了永安侯所請:“永安侯所言,甚合朕意,朕就準了永安侯所請。從明日起,二皇子可入朝聽政。”
二皇子按捺住心裡的狂喜,上前拱手謝恩:“兒臣謝過父皇恩典。”
大皇子目光微暗,掠過二皇子雀躍自得的臉孔,心中咬牙暗恨。
二皇子挾著如此風光入朝聽政,立刻便能與他分臺抗禮。他辛苦幾年營造的優勢,蕩然無存。實在可恨可惱!
這一定是陰險狡詐的永安侯獻給二皇子的“妙計”。
二皇子謝恩後,站到大皇子身側。以眼角餘光瞥了大皇子一眼。
大皇子比他年長四歲,早了幾年入朝。宣和帝時常召大皇子進保和殿聽政。朝臣們心思浮動,皆因此而起。
他心中再憤恨不甘,也不得不嚥下這口悶氣。
今日,總算輪到他在大皇子面前揚眉吐氣了。
四皇子五皇子眼熱不已。不過,他們兩個比二皇子小了一歲,現在怎麼也輪不到他們。再羨慕心切,也得按捺下來。
至於六皇子,純粹是沾了兄長的光,今日來湊個熱鬧。不然,以他十歲之齡,根本沒有上朝的資格。
賀祈不動聲色地看了二皇子一眼。
利用親妹妹對自己的信任,搏得聖心,謀求利益。
年少的二皇子,骨子裡流著的是裴家人自私又無情的血液。
前世儲位之爭失敗的二皇子,因一己私憤,和韃靼太子勾結,引韃靼騎兵入關。令大楚失了半壁江山,令萬千百姓將士枉死。
這等人,根本不配為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