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
獨孤伽羅奇怪的看著他。
“什麼完了。”
楊堅捻著鬍鬚百無聊賴道:
“這幾個將軍完了,要麼抗命,要麼說風涼話,這仇隙不就結下了。”
獨孤伽羅翻了個白眼。
“與其琢磨這些,你不如先給他換個尿布吧!”
楊堅一愣,隨即感到一股潤意在手臂上。
低頭一看。
幼世民正衝他咧嘴笑。
……
【此後百餘日,宋蒙攻防戰異常激烈,鄂州城死傷一萬三千人,卻愈挫愈勇,將蒙古大軍拒之門外。】
【十一月,蒙軍糧草匱乏,疾病流行,忽必烈仍未能攻克鄂州。他讚歎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而與此同時,蒙古國也傳來了其弟阿里不哥在漠北覬覦汗位的訊息,忽必烈向部將與幕僚問計,郝經等以為滅宋戰爭決非短時間所能奏功,而汗位之爭事關大局,刻不容緩,建議忽必烈“斷然班師,亟定大計”。】
【到了閏十一月,戰局發生轉變】
【但賈似道見城中死傷達一萬三千人,就有點亂了方寸,私自派遣密使宋京到忽必烈大營,以稱臣納幣等條件私自與蒙古軍議和。】
【此時,蒙軍十之四五染上了疫疾,糧餉也告匱乏,戰鬥力急劇下降。】
【忽必烈趁機同意了賈似道的議和要求。】
【以“割江為界,且歲奉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條件訂立城下之盟,解鄂州之圍。】
【因蒙軍北歸在即,他囑咐蒙使見旗動即隨軍北上。】
【宋、蒙雙方正在鄂州城頭談判,協議尚未達成,蒙使見蒙軍旗動後立即返回。】
【由大理北上圍攻潭州(湖南長沙)的兀良合臺部蒙軍這時也奉命撤圍北歸。】
【賈似道偽稱擊退蒙軍,有再造功,遂專國政。】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眉頭一皺。
“此事有蹊蹺!”
‘“鄂州之圍中處於劣勢且急於議和的應該是忽必烈才對!”
“能親臨前線與士兵同甘共苦,率七百精兵指揮作戰的人,怎麼就突然迫不及待求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