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其實是個不錯的守成之君,雖然平庸,但不折騰。}
{但他的處境其實與劉禪差不多,當時沒外部環境實在是容不得一個守成之君坐在那個位置上。}}
{但嘉慶即便是晚年,精力狀態確實已經下降,也一直維持著一個基本線上的狀態,沒有擺爛過。}
{嘉慶最後七年,有六年都可以進行至少一次閱兵。}
{嘉慶二十三年,阮元當兩廣總督的時候,問嘉慶英國船要是鬧事,是否可以炮擊,嘉慶最開始批覆了個“不必存此念”,結果阮元很快又進行上奏,問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難道讓廣州炮臺全部束手就擒嗎?}
{結果嘉慶看了以後,還是改變了原有的想法,重新批示為英國船需要在限定範圍活動,一旦越界就允許炮擊。}
{可見嘉慶直到最後時段,依然有足夠的自我糾錯能力。}
{確實,雖然接手個爛攤子,但嘉慶從沒擺爛過。就是這個能力有限。但為人勤勉,聽得進去話,不折騰,也算說的過去了。}
……
大明。
朱元璋看著天幕的話,止不住的吹鬍子瞪眼。
“說什麼屁話呢!”
“他是皇帝!那本來就是他該做的事!”
“什麼時候當個好皇帝要求這麼低了?”
“勤勉就是應該的!”
馬皇后覷著眼睛看著他。
“什麼時候……從成化、嘉靖、萬曆,連年不上朝的時候……”
看著被自己一句話幹熄火的老朱,馬皇后想到大明朝後面的那些“奇葩”
“嘉慶的人品在皇帝群裡算排的在上面了。”
“雖然治國拿人品一點用都沒有,但是最起碼有這個態度。”
“比一些又蠢又壞的皇帝好太多了。”
……
【外交策略:基本就是延續乾隆時的政策。按照嘉慶本人的話就是:“守成二字,所繫至重”。】
【他所做的《守成論》中則言:“亡國之君皆由於不肯守成也”】
【這也導致閉關政策繼續延守。】
【由於自然經濟和清朝閉關政策的抵制,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商品不能無限制地進入清朝,佔有清朝的市場,因而英國等西方國家在對清朝的正當貿易中,一直撈不到什麼好處,處於入超的不利地位。】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便決定向清朝輸入鴉片,完全不顧人道的原則,用販賣殺人的鴉片來牟取暴利。】
【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國佔領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之後,即強迫印度農民大量種植鴉片。】
【此後,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主持下,鴉片從印度不斷流入中國,數量日益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