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隻鳥。”
孫權亮出三根手指糾正:“龍驤要分走九江半數城池,嚴象必不會無動於衷,陳子正你聯絡上沒?他去了廬江快半年了,沒看到驅虎吞狼,反倒這隻狼主動跑來示好。”
張昭聽得腦門一黑,秦松向孫策獻計他不便阻攔。
這半年,陳端多次讓李術派人離間,但嚴象不願與合肥交惡,此時陳端陷在了廬江。
“皖縣很久沒訊息傳回,此時李術已露反跡,陳子正或被禁錮...”
“能聯絡上最好,到時能當我們的內應...”
孫權嘆了口氣,繼續道:“若暗中聯絡不到,過些時日就明著派人去要,現在沒和李術撕破臉,或許還有機會救他出來...”
張昭提醒:“不知主公要等到何時?江東主力目前還留在丹徒,一旦撤走陳登隨時可能渡江,腹背受敵可不妥...”
“子布放心,我不用丹徒之兵,讓李術多蹦躂幾天,等條件準備成熟,我再率兵一鼓作氣。”
聽到孫權親自掛帥四個字,張昭立刻聯想到他在廣陵兩敗,便委婉地提醒:“主公千金之軀未可輕動,何不讓公瑾帶兵去征討?把他留在後方實在大材小用,公瑾也是難得的將才。”
孫權輕輕搖頭:“會稽、丹陽不少山越作亂,亦需他這樣的大將去征討,待兄長下葬入土,便讓公瑾南下平叛。”
“那...誰陪主公攻打廬江?必須要軍中威望足夠,否則難以成事...”
張昭故意提到威望,還是在提醒孫權別逞強。
孫權盯著張昭微微一笑,問道:“督軍中郎將威望夠否?”
“夠,足夠了...”
張昭如小雞啄米般點頭。
孫權口中的督軍中郎將便是徐琨,是孫權的表兄兼未來岳父。
徐琨在孫堅時代就因戰功被拜偏將軍,同時也是孫堅軍中二號人物。
後來孫堅戰死荊州,孫策成年領了父親舊部,他的懷義校尉軍職和威望,都不及自己的表兄徐琨,於是有意疏遠、免得兩相尷尬,同時改拜他為沒有實權的督軍中郎將。
孫策將袁胤趕走奪取丹陽,本打算任用徐琨為丹陽太守,但當時吳景正好放棄廣陵來投,他便找藉口改任吳景為太守,用同為母家親眷的舅舅來制衡表兄。
孫權繼位之時,徐琨並沒有行政官職,軍職是沒實權的督軍中郎將,而舅父吳景行政官職為丹陽太守,軍中職位已是與孫策同級的揚武將軍,比徐琨之前的偏將軍更高。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一朝天子一朝臣。
隨著孫權的接班和聯姻,徐琨又會成為女婿手中劍,反過來制衡更得勢的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