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得到訊息之後就逃之夭夭了,完全不顧那些追隨者的死活。不過在拉爾斯眼裡,那些所謂的追隨者也是死有餘辜。
但現在所羅門老爺居然要和這種人交往,而且還是這種敏感時刻,滿大街都是秘密警察和憲兵,他實在感覺有些不安。
此時最開心的就是英國人了,雖然愛爾蘭部分地區開始發生起義,蘇格蘭人也在搞事,倫敦城內的立憲派整天遊行。
但是法蘭西臨時政府把自己玩死了,他們先是和奧地利開戰被光速打臉,然後又想從殖民地吸血來解決國內危機又被各個殖民地拒絕。
國內接二連三的起義讓法國國力倒退,帕麥斯頓已經開始著手扶植一個親英的政府。
而約翰·羅素自然也不能閒著,他準備對法國人的殖民地動刀子了。雖說法國人在北非的兵力不少,但是補給依然是靠國內和搶劫原住民。
所以只要英國艦隊進行海上封鎖,那麼用不了多久北非的法軍就要自己投降。
只不過此時有個不那麼美妙的訊息,那就是奧地利人光速打敗了撒丁王國和威尼西亞的起義軍。
而且奧地利和撒丁王國之間並沒有達成和約,而是休戰協議。這就很值得玩味了,奧地利人大機率是想在解決了義大利聯軍之後再對撒丁王國動手。
等到那個時候英國再想介入就很難了,如果讓奧地利再得到熱那亞,那麼英國封鎖亞得里亞海的戰略就失敗了。
而且得到熱那亞之後的奧地利經濟發展的速度將會更快,他們的商品將會在全世界和英國開始競爭。
實際上這種競爭已經開始了,德意志邦聯、法國、美國、甚至南美和印度都出現了奧地利商品的影子。
約翰·羅素自己也購買過一些,這些東西確實先進、好用,每一件的設計都好像經過了幾百年的打磨一樣,讓最挑剔的人也看不出任何毛病。
但這可不是英國人想看到的,他必須把這種苗頭掐滅。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擴編之後已經可以完全壓制法國人的大東方艦隊,多餘的艦船完全可以封鎖亞得里亞海。
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奧地利人不會直接利用海上優勢在羅馬和那不勒斯地區直接登陸。
畢竟義大利聯軍的海軍就是一堆大型武裝商船,他們連海盜都不一定對付得了,又怎麼能奧地利的海軍相比。
並且以英國人的經驗,此時的奧地利帝國非常喜歡兵行險著,保不齊他們那位弗蘭茨大公就會帶人來一次搶灘登陸。
其次約翰·羅素也不太相信義大利聯軍的水平,畢竟撒丁王國號稱有二十萬大軍,結果連一個星期都沒撐住就跳反了。
實際上無論是奧地利要吞併撒丁王國,還是撒丁王國倒向奧地利,對於英國來說都會使歐洲大陸的局勢變得不可控。
他們的宗旨是歐洲就不能有人一家獨大,無論是法國、俄國,還是奧地利。
參戰總需要理由,不過庇護九世已經替英國人想好了。而且海戰英國曆來就沒怕過誰,這種沒有風險的買賣約翰·羅素最喜歡了。
回家太晚了,先將就一下,我晚點再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