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189章 一鼓作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9章 一鼓作氣 (1 / 4)

雖然通訊受到限制,但是接受資訊不存在什麼問題,只是速度慢了點,沒辦法做到實時掌握交戰情況。

在13日凌晨2點左右,也就是當地時間12日夜間23點半之後,收到了管島轉發的第一份交戰報告。

戰鬥就此打響。

首先與敵人交戰的並不是轟炸機,而是由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出動的護航戰鬥機。

在中轉島東北大約500千米之外,也就是之前巡邏機發現紐蘭登陸艦隊的海域,快速突擊的4架“戰9B”遭到紐蘭戰鬥機攔截,並與之交戰。因為空軍的大型預警機在後方提供支援,所以4架“戰9B”不但輕而易舉的避開了紐蘭戰鬥機的鋒芒,還透過反擊逼退了紐蘭戰鬥機。

隨後,2架“戰9B”發現了幾十艘正向東航行的艦船,確認是登陸艦隊。

最主要的證據就是,這些艦船的航行速度不是很快,20節左右,遠遠低於特混艦隊的戰鬥航速。

因為更多的紐蘭戰鬥機正在趕來,而且登陸艦隊裡面有幾艘防空戰艦,所以護航戰鬥機沒有繼續逼近。再說了,之前靠超音速飛行搶佔有利的位置,這幾架“戰9B”的燃油消耗量已經超過了一半。如果不讓加油機前出,就得把戰鬥機撤回來,不然就無法返回加油機待命的空域。

要說的話,這也是第三代戰鬥機最嚴重的問題。

哪怕是重型戰鬥機,因為超音速飛行得啟動發動機的加力燃燒室,油耗將急劇攀升,所以進行超音速飛行,以及格鬥空戰的時間受到嚴格限制。就拿“戰9B”來說,如果是在極限作戰半徑上執行任務,空戰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至於執行超音速截擊任務,更像拿來吹噓的噱頭。

“戰9”服役了十幾年,就沒有執行過幾次超音速截擊任務。

多數時候,都是透過巧妙的戰術部署加以應付。

當然,在更多時候,其實是依靠加油機來延伸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讓戰鬥機能夠以超音速狀態飛更久。

4架“戰9B”折返的時候,空軍的指揮官發出了攻擊命令。

隨後,在收到了由預警機轉發的目標資料之後,已經在攻擊區域徘徊了半個小時的20架“轟9D”依次將掛載的DK30B發射了出去。所謂的“目標資料”,也就只是敵艦所在的大致方位。

要說的話,這也是DK30B的一個效能特點。

攻擊之前,DK30B並不需要完整的目標資料,甚至不需要為其設定攻擊目標,準確說是具體的目標。在到達由載機設定的攻擊海域之後,也就是進入自導階段,DK30B將自動搜尋在附近活動的敵艦,並且對敵艦性質加以區分,而且會優先攻擊航母與防空巡洋艦等高價值戰艦。

末段攻擊都是自主進行,並不需要載機進行干預與引導。

關鍵就是,DK30B能識別敵艦。

能做到這一點,依靠的就是效能先進的彈載計算機。

簡單的說,在使用之前,地勤人員就會為其輸入當今各種戰艦的資料情報,特別是訊號特徵,才能夠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對獲取的敵艦訊號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確定敵艦的型號,判斷其價值。

此外,DK30B還具有彈間通訊能力。

這個效能,其實是從對手那裡學來的。

西陸集團在提出了“飽和攻擊”之後,率先著手研究反艦導彈的協同作戰能力,並且發展出了一整套的技術與戰術體系。其中最為關鍵的,也就是能夠讓數十枚、甚至是數百枚反艦導彈同時發起攻擊的彈間通訊技術。嚴格說,在彈間通訊技術誕生之後,飽和攻擊戰術才有了可操作性。

發展至今,西陸集團重型反艦導彈都具備彈間通訊能力。

與西陸集團的反艦導彈不同的是,DK30B的彈間通訊,重點是甄別能力,也就是避免重複的攻擊同一艘戰艦。

其實,這是用多枚導彈攻擊一支艦隊,所面對的最為麻煩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