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東望洋,第51特混艦隊旗艦“尼茲”號超級航母。
已經是攻打中轉島的第六天,地面戰鬥也已進行了5天,登陸部隊沒能按照計劃殲滅島上的守軍。
不止因為守軍打得頑強,還跟梁夏軍隊的反擊有關。
3天之前,也就是登陸的第三天,梁夏空軍派出轟炸機,不顧誤傷守軍的可能,使用幾百枚遠端巡航導彈襲擊了登陸場。
因為打擊來得非常突然,那些轟炸機是在1000多千米之外投射導彈,而且沒有在攻擊之前進行偵查,所以海灘上的登陸部隊沒有做任何防備,也沒來得及疏散,大量剛剛送上海灘的裝備物資毀於一旦。
只是彈藥物資,就損失了差不多5000噸。
此外,還有上百臺工程車輛。
相對而言,人員傷亡反到不太大。
雖然在這場戰鬥中,反映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陸戰隊缺乏野戰防空系統,連高射炮都沒有幾門。
在遭到巡航導彈攻擊的時候,海灘上的陸戰隊官兵只能用重機槍對空射擊。
此外,也就是數量不夠多的單兵防空導彈。
只是,這不能怪陸戰隊。
地面戰鬥還在進行,而且灘頭陣地時不時遭到守軍炮擊。哪怕只是迫擊炮,也有不小的威脅。
按照作戰計劃,在登陸階段,艦隊為登陸部隊提供防空掩護。
為此,斯塔克專門安排4艘“基德”級防空驅逐艦南下,在中轉島的北面活動,為登陸部隊提供掩護。
可惜的是,這4艘戰艦到登陸場的距離超過了30千米,所能提供的掩護非常有限。
此外,“基德”級算不上真正的防空戰艦。
這種驅逐艦是在“斯普”級通用驅逐艦的基礎之上,按照波伊海軍的要求,發展而來的防空戰艦。因為跟紐蘭海軍自己的“提康”級防空巡洋艦採用相同的艦體,連防空導彈發射系統都是完全一樣,所以被劃為了防空驅逐艦,還號稱是“提康”級之外,效能最為強大的防空戰艦。
可惜的是,“基德”級沒有采用最為關鍵,為了對抗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研製的“宙斯盾”系統。
結果就是,等到4艘“基德”級建成,而且即將交付的時候,波伊海軍不幹了,提出要求搭載“宙斯盾”系統,並且願意為此支付額外的費用,不然將不會接受4艘已經建成的驅逐艦。
為了此事,雙方差點鬧翻臉。
在經過幾年的僵持之後,紐蘭海軍接收了這4艘驅逐艦,並且編入東望洋艦隊,組建了一支專門的驅逐艦分隊。
要說的話,紐蘭海軍佔了大便宜。
鬧翻之前,波伊國已經支付了75%的採購費用,也就是6億紐幣,而在單方面反悔的情況下,紐蘭造船廠肯定不會返還這筆費用。也就是,等於是波伊國花錢為紐蘭海軍買下了4艘驅逐艦。
當然,沒有包括電子裝置與武器系統。
為了讓4艘驅逐艦達到服役狀態,紐蘭海軍花了1.5億紐幣,為其採購電子裝置與武器彈藥。
其實,紐蘭海軍有“宙斯盾”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