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紐蘭潛艇為何沒有攻擊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還有,是否已經判明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身份,還是說只是探測到疑似大型航母發出的噪聲?
對第一個問題,白華偉覺得還好理解。
依靠被動聲納,特別是效能先進的拖拽線列陣聲納,並且充分利用海底聲道匯聚區,潛艇能夠在上百千米,甚至數百千米之外發現成群活動的戰艦。雖然只是用被動聲納,很難確定噪聲的準確位置,如果是透過海底聲道匯聚區獲得的訊號,就無法準確判斷與噪聲的實際距離,但是對於執行偵察搜尋任務的潛艇來說,主要任務是發現航母,並非對航母進行準確定位。
至於伏擊航母,更加是可遇不可求。
幾枚潛射反艦導彈,根本無法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網,突防能力更好的魚雷又存在射程不足的問題。
其實,任何一支艦隊的反潛網都有明確的針對性。
比如,帝國艦隊的反潛網分成外、中、內三層。外層反潛網最遠能擴大到距離航母500外的地方,這個距離針對的潛射遠端反艦導彈,特別是射程為460千米的BGM109B反艦型“戰斧”導彈。中層反潛網在50千米到150千米之間,而該範圍覆蓋的,基本就是各種型號的反艦導彈。50千米以內屬於內層反潛網,而且重點區域一般不到30千米,主要針對的就是重型魚雷。
帝國海軍的所有反潛平臺與彈藥,依據的都是這個基準。
外圍反潛的主力就是艦載反潛巡邏機,也只有艦載反潛巡邏機能飛到500千米之外,再用幾個小時來搜尋藏在海面下的潛艇。中層反潛主要依靠反潛直升機,而內層反潛則使用反潛導彈與反潛魚雷。
哪怕是紐蘭海軍的大型攻擊潛艇,也未必能夠順利突破帝國艦隊的反潛網。
如果紐蘭潛艇執行的是搜尋任務,那麼在探測到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之後,就會立即向上級報告。
為了避免遭到攻擊,潛艇的艇長會把發報時間定在幾個小時之後。
結果就是,等到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靠近的時候,那艘潛艇已經溜走了。
反過來說,如果那艘紐蘭潛艇沒溜走,也未必能獲得偷襲的機會,因為很有可能在發起偷襲之前被反潛巡邏機發現。
關鍵就是,那艘潛艇之前所處的海域,沒有在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航線的正前方。
在快速航渡的時候,航母戰鬥群通常只對航線前方海域進行重點搜尋,最多覆蓋航線兩側數十千米的海域。如果沒什麼特殊情況,航母戰鬥群的指揮官不會無緣無故的擴大反潛搜尋的範圍。
對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來說就更加如此。
之前已經提到,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總共就只有12架反潛巡邏機,理論上只能同時出動3架執行任務。要擴大搜尋範圍,得出動更多的反潛巡邏機,也就無法保證在主要方向上的反潛搜尋能夠持續進行。在提高出動強度之後,通常在12小時,最多24小時之後就需要對反潛安排做出調整,即到時候還能夠出動的反潛巡邏機,肯定無法保證在主要威脅方向上的需求。
如果威脅特別嚴重,還必須對艦隊的作戰部署做出調整。
不管怎樣,那艘紐蘭潛艇肯定在執行偵察搜尋任務,而且在幾個小時之前就發現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關鍵就是,為什麼沒在發現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之後立即發出電報?
顯然,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按照白華偉的判斷,那艘紐蘭潛艇確實發現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只是沒在第一時間確認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