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留在高巨王國的王室成員均在大戰結束前更名改姓,恢復了平民身份,並且散居於各個主要城市。
關鍵就是,大部分隱姓埋名的王室成員選了高巨王國的大姓。
這裡,涉及到了南高王室的一個變化,或者說是受到狹夷皇國的統治,由狹夷皇家習俗所產生的影響。
南高王室仿照狹夷皇室,廢除了王族姓氏!
狹夷皇室延續了2000多年,一直就沒有姓氏。即便在維新之後,狹夷皇室依然沒有為自己確立姓氏。
沒有姓氏,成了皇族的身份標誌。
皇族與王族可以搞特殊,可是在恢復平民身份之後,肯定要有一個姓。
流落海外的王室成員大多恢復了“李”姓,畢竟李氏王朝已經存在數百年,一直都是高巨王國的正統。
只是,留在高巨王國的王室成員,大多選擇了其他姓氏。
原因也很簡單:避免遭到清洗與迫害。
同樣如此,大部分王室成員選擇了“金”、“樸”、“崔”、“鄭”、“姜”等人口數量佔比較多的大姓。
當然,肯定無法由姓氏斷定樸太熙就是南高王室的遺孤。
南高王國覆滅的新曆100年,樸太熙還不到10歲。到了新曆106年,也就是在16歲的那一年,他就以全國第三名的成績考入高巨王家軍事學院,並且在3年之後獲得陸軍少尉軍銜。
顯然,如果樸太熙只是一介平民,憑什麼獲得常人絕不敢奢望的教育?
在上次大戰結束前,高巨王國的文盲比例超過90%,只有極少數權貴,以及地主階層的子弟能獲得上學的機會。
高巨王國推行10年制義務教育,要到新曆115年之後,而且直到新曆130年,才基本全面普及義務教育。
樸太熙果真是平民,那就肯定是文盲,根本不可能考入王家軍事學院。
如果樸太熙是南高王室遺孤,那麼此後發生的事情也就說得通了。
當然,丁鎮南不關心樸太熙是不是南高王室的遺孤,畢竟高巨王國早就效仿帝國完成了憲政改革。
關鍵還有,高巨王國就挨著帝國,不管經濟與文化、還是軍事與政治,全都受帝國的影響與控制。哪怕樸太熙在某一天篡位成功,也會在坐上王位前向帝國皇室表達忠心,以求獲得帝國皇帝的冊封。
丁鎮南關心的,其實是樸太熙會不會答應增兵,或者說會開出多高的價碼。
為此,丁鎮南才專門去拜訪了樸太熙。
當然,與上次見面不同的是,丁鎮南已是帝國陸軍准將與聯軍參謀長,還透過實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就算樸太熙是目中無人,也不敢小看帝國陸軍將領。
大概是心鏡發生了變化,再次見到樸太熙,丁鎮南立即想到,那些關於樸太熙的傳言並非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