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丁鎮南總覺得第一階段的進攻行動進行得不太順利,但是嚴格說,攻打巴士拉的戰鬥算得上順風順水。
18日的夜間,也就是在重新發動進攻的當天,劉尊山指揮的突擊部隊就已推進到納西里耶郊外。
按照丁鎮南的部署,第5陸戰師在當天下午調動戰役預備隊,透過空中突擊佔領了納西里耶郊外,緊挨著一號公路的一塊開闊地,在構築防線之後,還平整出了一條野戰跑道,為運輸機提供了起降場地。
在突擊部隊趕到前,由丁鎮南安排的30多架戰術運輸機就把大約700噸彈藥物資送了過去。除了給突擊部隊提供補給之外,還給守衛該地的空中突擊部隊送去了擴建營地所需的裝置。
此後,這座營地還圍繞野戰機場進行擴建,成為從巴士拉到巴格達交通運輸線上的一個關鍵結點。
按照帝國陸軍後來做的規劃,該營地將擴建成一座綜合軍事基地,並且用劉尊山的名字命名,即“尊山綜合保障基地”,野戰機場也擴建成為能夠供大型運輸機與作戰飛機起降的正規機場。
在攻打巴格達的作戰行動中,該基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是空運到這裡,然後送到前線的作戰物資,就佔到了消耗總量的三分之一。靠前部署的戰術飛機,以即陸軍與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更為進攻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還有數千名傷員在此搭上飛機,被及時送往後方進行救治。
至於守衛該基地的部隊,在後來增加到一個步兵旅。
等波沙灣戰爭結束,該基地還成為聯軍控制伊拉克中部地區的立足點,最多的時候駐紮了近10萬名官兵。
到19日下午,劉尊山指揮的突擊部隊到達傑利拜。
因為在沿途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海軍航空兵與陸戰隊航空兵在19日的白天,恢復了空中支援,陸戰隊航空兵還向納西里耶的野戰基地部署了幾架武裝直升機,為突擊部隊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所以突擊部隊在傑利拜停留了不到2個小時,主要是為坦克戰車補充燃油與彈藥。
天黑之前,突擊部隊就再次出發。
正是如此,在20日天亮前,突擊部隊就已經推進到魯邁拉郊外。
其實,在突擊部隊到達之前,由丁鎮南安排的運輸直升機已經把一個營的步兵送到了魯邁拉郊外。
關鍵,這些步兵還跟守衛魯邁拉的伊拉克軍隊遭遇,發生了戰鬥。
雖然得到空中支援,但是在缺乏裝甲力量的情況下,只有輕武器的步兵最多就只能守住陣地。
等到劉尊山率領的突擊部隊到達,局面才有所改觀。
到此,劉尊山已經完成了由丁鎮南安排的作戰任務。
魯邁拉距離巴士拉不到40千米,是巴士拉的衛星城鎮,推進到魯邁拉也算是到達了巴士拉郊外。
到了20日的上午,在突擊部隊強攻魯邁拉的時候,在科威特城北面登陸的2個步兵營總算做好準備。
也就是100多臺履帶式裝甲戰車,且主要是陸軍的BZ68型裝甲輸送車。
在陸戰隊,特別是步兵部隊,並沒有配備步兵戰車,使用的是兩棲突擊車,反到有不少的裝甲輸送車。
當然,這也跟陸戰隊的作戰環境有關。
在陸戰隊的編制體系內,有浮渡能力,能夠把人員從登陸艦直接送上海灘,還能夠提供一定裝甲防護的兩棲突擊車,就相當於陸軍的步兵戰車。因為主要在濱海地區作戰,所以陸戰隊不需要專門的步兵專車。
至於BZ68系列裝甲輸送車,在陸軍與陸戰隊裡面,扮演的都是戰地計程車的角色,也就是把作戰人員從後方送往前線,儘可能降低在輸送途中遭受的傷亡,並不承擔伴隨坦克作戰之類的戰鬥任務。
在戰術層面上,BZ68取代的軍用吉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