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根本就用不著猜測。
在開始的戰鬥當中,幾個東駱沙的反坦克小組摸到前沿,用火箭筒攻擊T72B,而結果證明,採用聚能射流破甲戰鬥部,破甲厚度達到了550毫米的火箭彈,沒法打穿T72B炮塔與車體正面的裝甲。
要運動到側面或者後方,才能用火箭筒摧毀T72B。
顯然,在面對T72B的時候,多用途榴彈根本就派不上用場。
正是如此,在開始的戰鬥中,司徒麟幾乎全都在使用穿甲彈,只有對付步兵戰車使用多用途榴彈。
必須得讓後勤部隊把彈藥送上來。
掌握情況之後,司徒麟啟動長途電臺,聯絡留在支撐點的後勤保障連,詢問能不能儘快把彈藥送上來。
其實,司徒麟耍了個小聰明。
不要忘了,陸航安排運輸直升機,向前沿支撐點運送“連弩”反坦克導彈,讓靠前部署的武裝直升機繼續出動。
按照慣例,這些運輸直升機不會空載返航,會在返回的時候,帶走一部分傷員。
當然,主要是東駱沙陸軍的傷員。
在此之前,巴甫洛夫就已經安排人員,準確說是一些輕傷員,駕車把重傷員送往後方支撐點。
那麼,陸航的運輸直升機很有可能還在前沿支撐點,並沒有離開。
哪怕只有一架,也足夠送來幾十枚穿甲彈。
一枚125毫米整裝穿甲彈的質量大約30千克,50枚也才1500千克,陸航通用運輸直升機的運載能力在2噸左右。
因為敵人的坦克也所剩無幾,所以平均每輛ZT99B補充10枚穿甲彈,足夠了。
按照司徒麟的判斷,西駱沙陸軍的那個裝甲旅根本湊不出50輛坦克,還能出動20輛就是極限了。
至於航程,那就更加不成問題了。
往返就100多千米,而且在回到支撐點後還能補充燃油。
算上往直升機上搬運炮彈的時間,最多隻需要半個小時。
可惜的是,情況並沒有這麼理想。
“羅友良,你他奶奶的跟著我幹了這麼久,還搞不懂輕重緩急嗎?老子不管你用什麼下三濫手段,立即搞到一架直升機,儘快給我把穿甲彈送上來。要不然,全營的兄弟做鬼都不會原諒你!”
“請營長放心,我就算爬行,也要把炮彈拖上陣地!”
“放你孃的屁!”
沒等對方回答,司徒麟就結束通話了。
羅友良是保障連的連長,也是司徒麟最信任的部下之一。
他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上了,司徒麟不要繼續緊逼。
陸航的運輸直升機提前趕到,當時東駱沙陸軍的傷員還沒有送到,所以在卸下了提供給武裝直升機的彈藥之後,3架運輸直升機就飛走了。戰線上到處吃緊,直升機不可能停下來等待傷員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