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護航反潛作戰,紐蘭海軍與布蘭皇家海軍早已摸清門道。
關鍵,其實是護航航母。
在以護航航母為核心主力的反潛作戰當中,追求的不是擊沉潛艇,是驅離潛艇,讓潛艇無法靠近船隊。
這裡,主要依靠艦載巡邏機。
通常,護航航母會在白天把反潛的搜尋範圍擴大到300千米以上,在航線前方的巡邏範圍甚至會達到500千米,儘量加大巡邏的密度,重點搜尋航線前方左右60度海域,讓附近的潛艇不敢在白天冒險靠近。
到了夜間,哪怕潛艇以浮航狀態全速追趕,也未必能夠追上運輸船隊。
不要忘了,潛艇的速度本來就不太快,很難在夜間縮短與船隊的距離。
何況,潛艇艇長在決定發起攻擊之前,肯定得考慮攻擊得手後該如何撤離,一般會把攻擊時間設定在凌晨前後,留6個小時,至少4個小時的撤退時間,確保在天亮之前離開交戰海域。
沒法追上船隊,自然沒辦法發起襲擊。
正是如此,護航航母一直就是護航反潛的中流砥柱。
通常情況,每支運輸船隊裡面有2到4艘護航航母。具體的數量,主要由船隊的規模來決定。運輸船隻在30艘以下的時候,一般只需要2艘護航航母,而超過50艘,至少得安排4艘。
不是說船隻多,需要掩護的範圍就大,而是船隊的規模越大,越容易遭到潛艇伏擊,也就得加強反潛搜尋力度。
在上半年,護航航母大批次服役,已經有效遏制了迢曼潛艇。
特別是在第二季度,船隊遇襲機率降低了60%,損失減少了7成,而且擊沉了20多艘迢曼潛艇。
可惜好景不長。
不是說迢曼潛艇變得更厲害,或者是找到了對付護航航母的戰術,而是紐蘭海軍把大批護航航母派去了西南東望洋。
要說的話,這跟西南梵炎洋海戰有關。
當時,包括洛福斯在內,紐蘭高層對布蘭王國極度失望,即便沒有撕破臉,也不再把布蘭王國當成必不可少的盟友。
要說的話,在海戰結束那陣,紐蘭當局其實放棄了布蘭王國,覺得有沒有這個盟友都差不多。
在這個背景下,紐蘭海軍加大了在西南東望洋方向上的投入。
按當時的情況,只要能誘使或者逼迫梁夏帝國進軍西南東望洋與攻打奧洲,哪怕是布蘭王國已經戰敗投降,紐蘭聯邦也能堅持住,至少能夠在戰局穩定之後,透過持續的消耗戰逼迫協約集團坐下來談判。
要說的話,這也是在西南梵炎洋海戰之後,所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了。
為此,原先在北梵炎洋上執行護航任務的護航航母,有三分之二被派往西南東望洋。
這些護航航母,不但負責掩護前往奧洲的運輸船隊,還充當飛機運輸艦船,向西南東望洋的島嶼基地運送作戰飛機。
正是依靠這些護航航母,紐蘭海軍才能夠迅速增強西南東望洋的防禦部署。
當然,也跟梁夏海軍的破交作戰有關。
前面已經提到,梁夏海軍的潛艇部隊已經發展起來,而且主要就在西南東望洋執行破交任務。
迄今為止,有上百艘梁夏潛艇在西南東望洋方向上活動。
當然,處於戰備巡邏狀態的最多也就只有三分之一,也許僅四分之一,實際部署的潛艇在30艘左右。
即便如此,也是不可低估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