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41章 動員機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章 動員機制 (1 / 4)

以迢曼帝國的政治體制,在獲得內閣全體支援的情況下,肯定能夠在帝國的立法院獲得多數支援。

原因也很簡單,萊因哈特領導的是多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

這27名內閣大臣當中,13人來自萊因哈特所在的“迢曼民主振興黨”,另外14人分別來自6個政黨,而這7個政黨在立法院擁有78%的席位,肯定能為萊因哈特的戰爭提案提供三分之二的多數票。

其實,只需要獲得4個聯合政黨支援,萊因哈特就能夠發動戰爭。

讓萊因哈特操心的,並非能不能獲得戰爭授權,而是有沒有把握打贏這場戰爭,或者說達到既定目的。

正是如此,在送走內閣大臣之後,萊因哈特就讓秘書去安排,請軍方的將領前來協商作戰的事情。

在根本上,萊因哈特並沒有指望能夠在戰場上取勝。

顯然,他還有那麼一點自知之明。

別說迢曼帝國,就算拿整個西陸集團也比不過樑夏帝國。再說了,在西陸集團與梁夏帝國之間還有廣袤的,幾乎是無法跨越的巨大陸。從軍事層面上看,透過地面戰爭擊敗梁夏帝國的機率幾乎為零。

這絕對不是在漲敵威風。

要說的話,梁夏帝國在巨大陸方向的態勢,比上次大戰爆發之前,還要好上幾十倍。

關鍵就是,把“勢力邊界”向西推了數千千米,都到了伏爾加河東岸。

任何來自西方強敵,向東發動進攻的時候,首先得渡過伏爾加河,然後還要翻越崎嶇的烏拉爾山,強攻以防禦堅固而出名的葉堡,接下來要跨越幾千千米的平原荒漠,才能達到梁夏的本土。即便衝到了這裡,離勝利也十分的遙遠,因為到梁夏帝國核心地區,還有數千千米呢!

要說的話,沒有任何一支地面部隊能夠在一場戰爭當中,完成跨度接近1萬千米的遠征行動!

哪怕是當初征服了世界島的蒙古騎兵,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打了成百上千場戰鬥。

哪怕只是渡過伏爾加河,也困難重重。

在上次大戰結束前,準確說是在駱沙聯邦投降之前,梁夏帝國不惜耗費更多的物資與犧牲更多的將士,搶在迢曼大軍渡過伏爾加河的前面,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就是為了控制烏拉爾山以西的土地。

簡單的說,是為了讓烏拉爾山成為真正的戰略防線。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要想讓烏拉爾山成為戰略放線,就必須向西推進,控制西邊的伏爾加河平原。

簡單的說,讓伏爾加河東部平原成為戰略防禦的緩衝區。

這樣一來,來自西邊的敵人首先就得渡過伏爾加河,然後要向東推進數百千米,才能夠到達烏拉爾山西麗。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更容易明白。

如果放棄伏爾加河東岸平原,迢曼帝國的軍隊就能直接面對烏拉爾山,不存在要首先渡河的問題。

對防禦的一方來說,意味著需要守衛整條山脈,至少要沿著烏拉爾山佈防。

有了伏爾加河東岸平原,防禦部隊就能夠擊中部署在葉堡等要塞裡面,在敵人發起進攻之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梁夏軍隊一直採用的這一套防禦戰略。

整個伏爾加河東岸地區,都是梁夏軍隊的防禦緩衝地帶,而這套防禦戰術對梁夏帝國的裝備建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直升機的航程與作戰半徑。

從烏拉爾西邊前進基地,到伏爾加河的平均距離在300千米左右,梁夏陸軍的武裝直升機的最大作戰半徑就是300千米,通用直升機在滿載下的航程不低於300千米,大型直升機更是以600千米為設計指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