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石油企業的員工,以及員工的家屬。
為了給予方便,科威特當局還在港口外面,專門劃了一塊外籍員工生活區,並安排軍警維持秩序。
顯然,在戰爭爆發之後,梁夏帝國還需要緊急撤僑。
靠前部署的那艘護衛艦,就在執行掩護油輪撤離的任務,在職能上更像是一位海上交通警察。
一艘反潛護衛艦有什麼威脅?
如果梁夏帝國真的準備參戰,靠前部署的就不止是一艘護衛艦了。
哪怕是在上次大戰當中建造的快速戰列艦,也比護衛艦更有威脅!
關鍵還有,擊沉一艘護衛艦,又有什麼用?
別說是一艘護衛艦,哪怕把“祝世建”號航母戰鬥群殲滅了,對梁夏海軍來說,也達不到傷筋動骨的程度。
可是,這等於把參戰理由交到了梁夏帝國手裡。
只要梁夏帝國以戰艦在公海遭到襲擊為由向伊拉克宣戰,不止梁夏帝國的盟友,大部分國家都會附和。
到了那個時候,迢曼帝國還能怎麼樣?
此外,這還涉及跟紐蘭共和國的秘密協議。
只有在梁夏帝國不宣而戰的情況之下,紐蘭共和國才會立即採取行動,不然會一直保持中立。
顯然,現在根本就不存在梁夏帝國不宣而戰的可能。
這等於堵死了迢曼帝國直接參戰,或者說透過這場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的途徑。
沒有紐蘭共和國支援跟參與,迢曼帝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跟梁夏帝國直接對抗。
沃爾夫岡召開會議,就是在商討這個問題。
是否繼續為侯賽因政權提供支援?
雖然軍方將領大多表示反對,但是幾乎所有內閣大臣都認為,在當前局面之下,已經喪失了掌握主導權的機會。
現在要擔心的是梁夏帝國會不會直接對伊拉克宣戰!
按照討論結果,如果出現最為遭到的情況,也就是梁夏帝國直接出兵,那麼迢曼當局所能選擇的,也就是透過宣佈保持中立跟侯賽因政權劃清界線,然後坐看梁夏帝國重新稱霸波沙灣地區。
針對這個問題,沃爾夫岡已經在會議開始之前,跟紐蘭總統通了電話,搞清楚了對方的態度。
讓他感到慶幸的是,紐蘭總統非常的理智,還格外強調一點,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在波沙灣地區有共同利益。
只是,沃爾夫岡沒有感到絲毫的欣慰。
那個電話,等於承認迢曼帝國更加需要紐蘭共和國。
雖然沃爾夫岡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來,畢竟在硬實力上,迢曼帝國根本沒辦法跟紐蘭共和國比肩,但是自沃爾夫岡往下,沒有人願意承認,做為戰勝國的迢曼帝國要向曾經的手下敗將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