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11章 快馬加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章 快馬加鞭 (2 / 4)

按後來獲得的資料,在挨炸前後,被叛軍控制的幾部雷達都沒有能夠發現已經近在咫尺的隱身攻擊機。

此戰充分證明,具備隱身能力的戰機能夠突破現有防空體系。

基於這個結論,帝國空軍不但加快了隱身轟炸機的研製力度,還明確要求第四代戰鬥機必須具備隱身效能。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更積極。

按照規劃,由海軍主導研製,計劃用來取代海空兩軍所有現役攻擊機的“先進聯合通用攻擊機”,也就是常說的“攻X”在經過幾次調整之後,整體方案几乎是推到重來,放棄了之前強調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仍然為亞音速隱身攻擊機,而且隱身效能全面超過在六年前大出風頭的“攻11”。

簡單的說,就是拿速度換了隱身效能。

不過,重頭戲依然是由空軍主導的“未來先進戰鬥機”專案。

按照最新安排,該專案將在明年更名為“未來聯合先進戰鬥機”專案,包括了海軍的艦載戰鬥機。不過海軍的意思,應該是在空軍的“戰X”之上,根據海軍的需求來研製一種重型戰鬥機。

不管怎樣,空軍與海軍都很重視隱身效能。

空軍在“攻X”專案上讓步,答應接受海軍的設計方案,換來海軍在“戰X”專案做出妥協。

這其實是無奈之舉,主要就是新式作戰飛機的研製成本越來越高,仍然像過去那樣各行其是,海軍與空軍都撐不住。

按照“戰X”與“攻X”的專案規劃,只是開發設計的資金投入就高達300億金元。

這還只是預算,實際支出肯定會超標。

就算沒有超標,也是難以承受的重負。

空軍在“戰11”與“戰10”專案上的開發總投資還不到100億金元,而海軍在2種第三代艦載戰鬥機上的開發投也入才70億金元,即便把採購費用算上,四種第三代戰鬥機的總投入也就1000億金元。

發展至今,“戰X”專案最為引人矚目的地方,其實就是全面的隱身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以“戰X”與“攻X”為代表的第四代作戰飛機問世,戰爭將進入隱身時代。

要到這個時候,帝國才有足夠的勝算。

當然,還不止如此。

按去年的兵棋推演,如果帝國能夠順利的完成“戰X”與“攻X”等第四代作戰飛機的研製工作,對迢曼帝國的技術領先優勢將擴大到10年,對紐蘭共和國的技術領先優勢也將達到5年。

在理論上,帝國能依靠以第四代作戰飛機為核心的軍事體系,趕在兩個勁敵完成全面戰爭動員之前取得決定性勝利!

按照周湧濤親自拍板的戰略規劃,帝國空軍與帝國海軍都將在新曆160年之前,完成第三輪軍事技術改革。

此外,被稱為“轟X”的隱身轟炸機有望在新曆155年服役。

在戰略層面上,最快要到新曆155年,帝國擁有足夠可靠的戰略打擊能力之後,才具備打贏第三次全球大戰的能力。

這也是所有戰略計劃的基礎條件。

只是現在看來,恐怕是拖不到那個時候了。

當然,換個角度看,這也正是迢曼帝國要在這個時候慫恿侯賽因動手,而且紐蘭共和國不顧波伊國的利益,預設侯賽因出兵吞併科威特的關鍵所在,即逼迫梁夏帝國點燃第三次全球大戰的烽煙。

不然的話,恐怕迢曼帝國根本堅持不到10年之後。

由此不難明白,伊拉克為什麼要派攻擊機偷襲帝國海軍的戰艦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