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王開元沒有明說,只不過也不需要特別說明。
進軍西南東望洋與攻打奧洲,其實就是帝國內部矛盾的真實反映。
只是,很多事情跟白止戰想象的恰好相反。
按照王開元的意思,主張出兵西南東望洋的並不是首輔,是軍方,特別是禁衛軍的司徒旌德。
在開始的時候,白止戰還不相信。
只是,想到廉旭升沒有返回帝國,而是直接去了波伊國,還不顧現實困難,提出以波伊國為跳板,翻過高加索山脈,由枷鎖路橋攻打駱沙聯邦,白止戰就不得不承認,王開元的暗示並不是空穴來風,而且廉旭升早就看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才沒有返回帝國,避開了軍隊內部鬥爭。。
只要留在前線,後方的事情,跟他就沒有什麼關係。
返回國內,他只會兩頭受氣。
不要忘了,司徒旌德是聖上的代言人,而廉旭升跟聖上的交情也非同一般,肯定不可能做違背聖意的事情。
可問題是,廉旭升在個人立場上,更加傾向於首輔,即更加渴望在這場大戰中取得全面勝利。
在根本上,廉旭升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王開元也是理想主義者?
其實,這也是白止戰開始的時候,一直沒有想明白,或者說一直不能願意相信王開元的地方。
不過,在仔細思索一番之後,白止戰就明白了過來。
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如果說紐蘭聯邦還有什麼盼頭的話,也就是死守奧洲,以此來逼迫梁夏
站在帝國的立場上,如果能拿下奧洲,或許就能夠逼迫紐蘭聯邦投降。
毫無疑問,攻打奧洲的作戰難度,肯定在進軍紐蘭本土之下。
正是如此,以聖上為首的這股勢力才堅定認為,應該趕在進軍霍瓦依群島之前,至少在此之後出兵西南東望洋。
果真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哪怕是一切順利,所能夠取得的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在佔領了奧洲之後,跟紐蘭聯邦進行停戰談判,再像20多年前那樣,簽署一份並沒解決實質問題的停戰協議。
其實,這也是關鍵所在。
聖上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並且做好了跟紐蘭聯邦談判的準備。
站在帝國皇帝的立場上,此舉也無可厚非。
已經取得勝利,成為全球的頭號霸主,掌控大半個世界,獲得至少20年和平時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