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尼茲採納斯普的建議,以艦隊總司令的名義發了一封電報,要求所有在火山群島與北馬群島以東海域活動的潛艇彙報情況,不管有沒有發現梁夏艦隊,都儘快向艦隊司令部彙報行蹤。
到了傍晚,總共收到了14艘潛艇的報告。
按照潛艇部隊做的部署,這幾乎是在火山群島與北馬群島以東海域活動的全部潛艇。
根據這些電報,特別是潛艇所在位置,可以採用排除法,對梁夏艦隊的行蹤做一個大致推斷。
當時,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梁夏艦隊南下的機率極低。
在這14艘潛艇中,有7艘在火山群島的東南方向,都是在趕往西東望洋途中,也就是在任務前半段。
這7艘潛艇的分佈範圍不是很大,集中在北馬群島東部,往南的幾條主要航線附近。
關鍵就是,這7艘潛艇都沒發現梁夏艦隊。
顯然,幾支擁有大大小小近百艘戰艦的艦隊避開分散的7艘潛艇的機率非常低,除非已經掌握這些潛艇的行蹤。
在機率上,這同樣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梁夏帝國的情報機構很厲害,能夠搞到潛艇的出航資訊,也絕對無法掌握每一艘潛艇的情況。
潛艇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很少發報跟後方聯絡。
此外,潛艇在出海之後,艇長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航線。
在實際操作中,也不會給潛艇安排具體的巡邏航線,最多會指定一片重點搜尋海域,其他由艇長自行決定。
晚上,在拿到了最後的分析報告之後,斯普搭乘水上飛機離開珍寶港,前往在群島東南方向待命的“黃蜂”號。
在下午的時候,尼茲已經下達了命令,讓還在群島東邊活動的“突擊隊員”號南下,趕過去跟“黃蜂”號匯合,並編入以“黃蜂”號為首的第51特混艦隊,與幾艘護航戰艦組成第51.2分隊。
此外,2艘在本土西海岸附近進行驗收測試的“北卡”級快速戰列艦也收到了電令,全速趕去編入第51特混艦隊。
尼茲還派遣了4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與10艘驅逐艦給第51特混艦隊。
至於斯普提到的補給艦,按照尼茲的安排,在他率領第51特混艦隊到達奧洲之後,再從西南東望洋艦隊調派。
沒錯,斯普就是要去西南東望洋。
在提出這套戰術的時候,斯普就明確告訴尼茲,現在跟梁夏海軍交戰,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套路打。
簡單的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到最後看誰堅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