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泉城是布蘭軍隊苦心經營數十年的超級要塞,修建了大量地下防禦工事,建築標準都非常的高。
像彈藥庫、燃料庫這類地下工事,甚至能抵抗戰列艦主炮打出的炮彈。
不過,那是20年前的標準。
要想對付400毫米炮彈,特別是能夠打穿幾百毫米裝甲的重型穿甲彈,肯定辦不到。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只要有足夠多的炮彈,“北河”號與“南江”號的16門巨炮就能夠摧毀獅泉城的所有防禦工事。
最多,也就是幾天。
那麼,繼續困守還有意義嗎?
關鍵還有,在傍晚的炮擊中,守軍的中心彈藥庫被一枚400毫米炮彈給摧毀了。
當時,爆炸產生的巨大火球,在幾十千米之外都能看到。
在前線作戰的官兵,甚至懷疑發生了地震。
也就是這一炮,讓守軍損失了80%的彈藥!
雖然還沒到糧絕的程度,但是差不多已經是彈盡了。
正是如此,在入夜之後不久,守軍總司令,帕西瓦爾中將下令讓部隊暫時停止抵抗,然後透過公共頻道聯絡了帝國陸軍的前線指揮官,提出在滿足幾個條件之後,就會下令讓守軍官兵繳械投降。
最主要的要求,也就是確保得到人道主義對待。
此外,也就是幫助救治傷員。
戰俘的人身安全受國際公約與國際戰爭法保護,哪怕帕西瓦爾沒有提出來,帝國軍隊也會按照規矩辦。
梁夏帝國既是“戰爭行為準則公約”的發起國,也是“國際戰爭法”的初始締約國。
數十年來,在優待戰俘方面,梁夏帝國可以說是全球的楷模,所有列強的表率,從來沒受到過指責與非議。
在投降前,帕西瓦爾肯定向布蘭當局做了報告。
這意味著,坎寧安肯定不會去東北梵炎洋。
直到這個時候,“皇家方舟”號都沒出現,也沒去參與獅泉城那邊的戰鬥,所以這艘航母肯定還在穆阿海那邊。
坎寧安會去北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