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381章 中流砥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1章 中流砥柱 (2 / 2)

要說的話,“行省”級的設計就是圍繞著這個指標進行。

因為艦載機只能夠在飛行甲板上加油裝彈,所以飛行甲板的面積,直接決定了一次能夠出動的艦載機數量。

在實際使用中,帝國海軍還早就發現,擴大飛行甲板的寬度比增加飛行甲板的長度更有意義。

結果,飛行甲板的寬度在“帝都”級的基礎之上擴大了三分之一,達到了44.5米。

全甲板出動的時候,能夠在後部停機區多擺一列艦載機,仍然交錯排列的話,由2 3變為3 4。

僅此一項,最多能增加13架。

因為飛行甲板延長,起飛待命區增了兩排位置,所以理論上,一次最多能出動50架艦載機。

通常情況,第一排與最後一排各空出一個機位,總共也就48架。

在理論上,“行省”級最多能在飛行甲板上繫留80架艦載機,即便騰出艦首起飛區,也能繫留56架。這個數量不是隨便設定的,是在以全甲板狀態出動後,還能保留8架防空戰鬥機。

關鍵,還有一個半小時的再準備時間。

“帝都”級至少要2個小時才能完成全甲板攻擊的準備工作,而“龍江”級往往得等待150分鐘。

“行省”級能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在設計的時候下足了功夫。

首先就是,採用大尺寸的側舷升降機,能夠同時運送兩架艦載機,把提升艦載機的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採用大型升降機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提高了回收艦載機的效率。

其次是增設4處綜合補給站,能夠同時為更多的艦載機進行補給作業,縮短了艦載機加油裝彈的時間。

為了提高補給作業效率,設計人員採納海軍提出的建議,把補給站的位置由升降機附近改到甲板邊緣。只不過,這主要是為安全考慮,確保在緊急時刻,能夠把存在安全隱患的艦載機推離航母。

此外還有,採用了效能更好的彈射器。

其實,類似的改進還有很多。

比如在艦島的前後,以及左舷升降機前方,設了六處檢修站,使得普通維護工作能在飛行甲板上進行。關鍵是,艦載機並非每次出動之後都要進行全面維護,在戰鬥中就更加不可能了。

透過這一系列改進,“行省”級的航空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整個大戰中,“行省”級的艦載機出動率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而且是後條約時代的標杆。

當然,“行省”級本來就是帝國海軍的“理想型”航母。

在三年前,新曆97年最後一天,“浦”號在浦州造船廠開工那天,白止戰等帝國海軍將領就對其寄予厚望。

當時,人人都認為,戰爭最快要到新曆100年才會爆發。

按當時的設想,“行省”級將是帝國海軍在戰爭初期碾壓對手的頭號主力,克敵制勝的法寶。

雖然大戰提前爆發,“行省”級沒趕上前期的激戰,但是現在到來也正是時候。

在接下來跟強大的紐蘭海軍,還有並不弱小的布蘭皇家海軍的決戰中,“行省”級必將是帝國海軍的中流砥柱!8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