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翔也是個直人,當晚就召集主要軍官,有幾個還是跟他從海航迴歸的,在前指擺了兩桌,把接風酒與送行宴一起給辦了。次日一大早,白止戰就搭乘送他過來的運輸機離開了濟島。
飛到途中,還遇到了幾架戰鬥機。
不是敵機,是來自釜州的護航戰鬥機。
與海軍的艦載戰鬥機比,這些戰鬥機最明顯的外形特徵,就是機鼻上有一個圓錐形的整流罩,採用的是水冷發動機。
當然,那是兩架新式戰鬥機。
在大戰爆發前,帝國陸軍與帝國海軍一樣,也偏向於使用風冷發動機。
這不是說風冷發動機有多好,而是幾家發動機企業,都把重點放在應用範圍更加廣泛的風冷發動機上。
到新曆98年,帝國陸軍才獲得第一種採用水冷發動機的戰鬥機。
受發動機效能限制,這種戰鬥機不算成功,陸航採購了一百多架,而且後來全都送給了航校。
在新曆99年,也就是大戰之前,定型的第二種採用水冷發動機的戰鬥機,才勉強達到了陸軍的要求。
其實,在跋窟談判期間,白止戰就已知道,那種戰鬥機的發動機就是來自迢曼帝國。名義上是帝國發動機企業自行研發,實際上是拿著迢曼帝國在私底下提供的圖紙,只是在國內生產。
因為支付了專利使用費,兩國的秘密結盟關係沒有點破,所以雙方都沒有宣揚此事。
也就是在獲得迢曼帝國的先進水冷發動機之後,陸軍戰術航空兵才逐步的,但是異常堅定的脫離由海航主導的“風冷體系”,開始在以速度為代表的主要效能上,超越海航的作戰飛機。
繞運輸機飛了一圈,兩架戰鬥機才飛到前面去帶路。
超過運輸機的時候,領隊的那架戰鬥機還左右搖擺幾下,告訴運輸機的飛行員跟上。
這個動作有挑釁的意味,不過那是飛行員的事,白止戰裝著沒有看到。
一路順風到了釜州。
“白將軍,看下面。”
在飛行員提醒之後,白止戰才朝舷窗外面看去。
已經到了港口上空,運輸機正在轉向,釜州港盡收眼底。
不是讓白止戰去看港口。
在海軍幹了幾十年的白止戰,沒見過港口?
再說,釜州港算不上大,跟帝國的軍港比起來,顯得很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