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到天亮,在凌晨四點左右,薛遠征的秘書把電文送了過來。
雖然代表帝國參加談判,事後還跟布蘭代表進行秘密磋商的是劉向東,但是談判都歸內閣管,直接向首輔負責。
連外交大臣都無權過問,更別說海軍總司令了。
秘密磋商沒達到全部的預期,不過算不上糟糕。
布蘭王國仍然會在3月1日,倫泰時間的0時,正式對交戰雙方,梁夏帝國與狹夷皇國實施戰略禁運。
只是,禁運物資與禁運方式還有商榷餘地。
第一階段禁運的全都是具有明確軍事用途,能直接應用到戰爭當中的軍用物資,包括但是不限於石油、鐵礦石、銅礦石、電解鋁、裝甲鋼、廢鋼鐵、各類工業用酸與硝石,天然橡膠與石化產品。
具有重大民用價值,以民用為主,跟民生有直接關係的戰略物資,比如糧食與藥品,不在禁運範圍內。
關鍵,其實是禁運方式。
禁止從本國與海外殖民地向交戰雙方出口禁運商品。
禁止本國的企業跟交戰雙方進行與出口禁運商品有關的商業合作。
禁止本國的銀行為交戰雙方提供用來購買禁運商品的資金支援與金融服務。
禁止本國的公民與海外居民參與向交戰雙方運送禁運物資的活動。
這又被稱為“四禁”。
關鍵就是,布蘭王國的禁運措施不針對第三方。
顯然,這個後門開得太大了。
比如,產自麻萊的天然橡膠,可以首先出口到岱曼王國,再轉手賣給梁夏帝國。如果是過境貿易,甚至不需要在把貨物運往岱曼王國,從麻萊出關之後,在岱曼王國與梁夏帝國辦理出入境手續,就能讓貨輪直接去梁夏帝國的港口卸貨。要做的,無非是在岱曼王國開一家貿易公司。
石油也是,賣給第三方,再轉手出售給梁夏帝國就是了。
此外,布蘭王國保證不會以禁運為由封鎖海運航道,將開放包括但不限於夕梵運河、基沙海峽與咽喉海峽等梁夏帝國進口重要的戰略物資,海運航線必須經過的,布蘭王國實際控制的海上要道。
上次大戰結束之前,為了鞏固在梵羅地區的統治權,布蘭王國奪取控制了幾乎所有進出梵炎洋的海上要道。在當時,布蘭王國上下還為此歡呼雀躍。哪想到,現在都成了丟不掉的燙手山芋。
做為回應,梁夏帝國保證不會出兵攻打與佔領這些海上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