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馬可騎,所以圍繞流黃島跑上一圈,還不到一個小時。*隨*夢*小*說 .lā
說是視察,也就是看看各個營地的官兵有沒有按時起床,按計劃進行工作,以及是否有異常發生。
這三個月,防禦工事沒建成多少,因為抑鬱想不開,還有拿傷患當藉口的官兵,卻增加了好幾倍。
就在前天,慄忠還當眾處決了兩名偷偷爬上運輸艦,想離開流黃島的逃兵。
按慄忠的說法,戰後二十年,因為一直沒打仗,安逸日子過得太久了,才有這麼多嬌生慣養的奶嘴兵。
在上次大戰中,狹夷陸軍官兵的勇猛,那可是全球聞名。
要打一仗,才能讓年輕一代振作起來!
慄忠沒有回司令部,而是去了島嶼北面的海灘。隨行的參謀已經摸準他的習慣,把早餐帶在身上。
其實,就是裝在保溫盒子裡面的米飯,以及一些做飯糰需要用的食材與調味品。
不要看慄忠是少將,在伙食上一點特權都沒有。
整個狹夷陸軍都是如此。
自司令官往下,所追求的都不是吃好,是吃飽。
某些時候,不餓肚皮就算不錯了。
據非官方統計,在上次大戰期間,僅在冰風暴半島,有大約50萬狹夷軍人死於飢寒或者飢寒導致的疾病。
在戰爭的最後一年,狹夷皇國有上百萬平民死於因為乾旱引發的饑荒。
在資源匱乏的狹夷皇國,哪怕是將軍,能夠吃上一個白米做的飯糰就很不錯了。
等到戰鬥打響,有沒有飯糰吃都還兩說呢。
在參謀準備早餐的時候,慄忠面朝北,故土的方向坐了下來。
那邊,不但有故鄉,還有日思夜想的親人。
很多時候,就是想到遠在本土的家人,慄忠才覺得在此受的苦難很有價值,也才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當然,未必人人都這麼認為。
戰鬥還沒打響,有什麼好傷感的?
“司令官,海軍的作戰飛機是今天到來嗎?”
聽到參謀的話,慄忠才睜開眼睛,並且朝參謀提醒的方向看過去。
遠方,一支由幾十架飛機組成的機群正朝這邊飛來。只不過,離得太遠了,根本就看不清楚,沒辦法辨認。
慄忠有點疑惑。
大戰爆發之後,他就向大本營提交了報告,希望儘快為流黃島補充一批戰鬥機。
慄忠專門在電報中提到,他會盡快組織人員擴大島上的機場,準確的說是在缽缽山下的跑道旁邊,平整出一塊場地,以便容納停放的作戰飛機。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在機場旁修建一座軍營。
可惜的是,大本營根本沒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