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福斯最佩服的政治家,除了紐蘭聯邦的開國元勳,就是梁夏帝國的現任首輔。
用洛福斯自己的話來說,如果有得選,他更願意跟薛遠征做朋友。
在這個世界上,或許沒人願意做薛遠征的對手。
不說別的,在過去的十年裡,薛遠征做了很多洛福斯一直想去做,卻始終都不敢做或者無法做的事情。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透過開放本國的市場促進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
雖然在評價此事的時候,包括洛福斯在內,大部分西方人用的是“歷史必然性”的基本論調。梁夏帝國在上一次大戰中慘敗,其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幾乎完全歸零,因此需要採用這種開放的態度重塑國家形象,打破由西方列強在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以此獲取更加廣泛的利益。
但是洛福斯從來都沒有否認,由薛遠征推廣的這套經貿政策,本質為了抵消與緩解大蕭條的衝擊,透過貿易解決本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促進跟其他國家的往來與交流,其實只是附帶的作用。至於重塑戰後的國際秩序,就算是頭號戰略目的,那也是在經貿交流發展起來之後的結果。
正是如此,在大蕭條爆發後的十年裡,梁夏帝國的經濟發展最為正常。
當然,也只能用“正常”來形容,畢竟所有國家的失業率都高得嚇人,能夠保持正常就很不錯了。
有趣的是,幾乎所有國家都從梁夏帝國開放的經貿政策當中獲益。
紐蘭聯邦也不例外。
早在數年之前,梁夏帝國就成為了紐蘭聯邦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國,也是紐蘭聯邦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從南方得州油田裡抽出來的石油,密西河平原農田裡產出的糧食,乃至東部工廠製造的商品,很多都出口到了梁夏帝國,成千上萬的工人、農場主與企業家提供了豐厚的收入,養活了千萬家庭。
梁夏帝國的舶來品,小到家家戶戶都要用到的瓷器,大到漂洋過海的輪船,還有這些年來開始普及的汽車,乃至目前依然是奢侈品的絲綢等紡織品,也早就深入到紐蘭民眾的生活當中。
紐蘭聯邦尚且如此,其他國家會更好?
不說別的國家,即便是狹夷皇國,在經貿上同樣是高度依賴梁夏帝國。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如果不是梁夏帝國在某些國際問題上表現得咄咄逼人,根本就不會爆發戰爭。
比如,梁夏帝國一直在謀求收復南北撒豆群島,還要將其軍事化。
如果沒有打算讓南北撒豆群島軍事化,又何必要收復呢?
為了逼迫狹夷皇國妥協退讓,梁夏帝國拿糧食與廢鋼鐵出口來做文章,逼得狹夷皇國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局面發展至此,說這些已經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