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軍率巡洋艦分隊殺了回來,白止戰總算能夠鬆口氣了。
七點三十五分,西南方向上的四艘“武州”級重巡洋艦率先開火,朝25千米外的敵艦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這個交戰距離,超過了光學測距儀的工作範圍。
精準度嘛,自然沒什麼好指望的。
雷達?
“武州”號與“昌州”號配備的對空搜尋雷達,就算能用來探測海面目標,也無法充當炮瞄雷達使用。
昨日凌晨,在雙車海峽東面,跟第一主力戰隊的戰鬥就證明了這一點。
對空搜尋雷達在探測海面目標的時候,誤差超過了1000米,用來引導炮戰確實是勉為其難。
只是,四艘“武州”級向敵艦開火就行了。
偏差再大,那些炮彈都會落到四艘狹夷重巡洋艦的附近,而且能夠讓瞭望員做出準確的判斷。
其實,在四艘“武州”級開火後,追擊的四艘狹夷戰艦沒再朝“帝都”號與“陪京”號開火。
只是,新的問題也來了。
在此之前,也就是七點鐘左右的樣子,偵察機就發回了報告,宣稱在之前推測的海域發現狹夷海軍的運輸船隊,而且正朝那球港航行,預計在十點過後就將到達,請求立即出動艦載機發起攻擊。
按照計劃,這些偵察機沒有返航,在運輸船隊附近徘徊。
此後不久,也就過了十來分鐘的樣子,一架偵察機再次發來訊息,在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北面大概四百千米之外,發現了一支由數十架96式陸攻組成的機群,而且朝第三航空特混艦隊飛去。
從時間上計算,將在八點半左右殺到。
所幸,全是雙發轟炸機,偵察機沒有發現護航的戰鬥機,在尾隨飛行的時候也沒遭到戰鬥機攔截。
偵察機沒有準確彙報機群的規模,只是說有“數十架”敵機。
白止戰當時就下了一道命令,在天亮前緊急升空的八架“颱風”立即北上,前去攔截逼近的轟炸機群。
只是,八架戰鬥機肯定不夠。
那不是艦載機,是貨真價實的轟炸機。
雖然按帝國的標準,最大起飛重量才八噸,載彈量僅有八百千克的96式陸攻,最多算得上是中型轟炸機,但是該機配備了一門20毫米機關炮與三挺77毫米機槍,自衛火力非常的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