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南,“炎海”號戰列艦上。
“報告!”
“又怎麼了!?”
在電訊軍官跑過來喊報告的時候,金洪騰的一下站起來,準確說,更像是從座位上跳了起來。
“語音電臺調好了,能正常使用。”
“那還等什麼,開幹!”
金洪這麼一說,艦橋裡面的官兵紛紛行動起來。
下了命令之後,金洪才重新坐下,還深吸口氣,讓情緒平靜下來。
這事,還得從幾個小時之前說起。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旭海”號與“炎海”號在凌晨一點前就能趕到,可是哪想到,真出了意外。
不是金洪的“炎海”號,是李傑的“旭海”號。
先是一臺鍋爐出了問題,沒辦法達到最高壓力,導致相連的蒸汽輪機的輸出功率降低了大概百分之十。
所幸,這只是讓“旭海”號的最高航速降低了0.5節,影響還不算太大。
只是哪裡想到,在即將殺到戰場,準確說是昨晚的十一點半,在對系統進行例行檢查的時候,電子部門的軍官發現,安裝在艦橋頂部的那部炮瞄雷達沒辦法啟動,還難以在戰艦上修復。
這下,麻煩了。
炮瞄雷達是兩艘“旭海”級快速戰列艦的秘密武器!
早在幾個月前,兩艘“旭海”級就完成了除極限航速之外的所有動力測試,而海軍一直拖著沒有讓兩艘戰列艦加入作戰序列,就是因為配備的炮瞄雷達存在問題,可靠性始終沒有達標。
如果大戰沒有爆發,海軍會等到雷達完善,才會讓這兩艘戰列艦入列。
雷達的可靠性不高,也不能怪造船廠,以及生產雷達的公司,畢竟這是全球第一種炮瞄雷達。
論技術開發的難度,炮瞄雷達遠遠超過了對空搜尋雷達。
更加要命的是,帝國海軍選了一個很高的起點。
跟戰艦的主炮配套。
什麼意思?
海面反射的雜波產生的干擾,讓雷達的研製工作變得非常的艱難,且由此導致研製進度一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