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也就只有二十四架艦載機。
也就是說,一艘航母只需要準備十二架艦載機。
這個數量是在以最高強度放飛第一輪攻擊機群之後,用最短時間,準確說是最高效率能出動的架次數。
簡單的說,多於十二架與少於十二架,都會降低飛行甲板與補給點的利用效率。
按照這個安排,第二輪攻擊的第一批機群,其實就晚了半個小時出發。
只是,接下來就麻煩了。
考慮到可能遭到的攻擊,以及中午升空的防空戰鬥機肯定得返回航母加油,所以得優先加強艦隊防空。
關鍵就在這裡!
兩艘“帝都”級航母總共搭載了五十架戰鬥機,其中兩架是大隊長備用機,不用的時候是半分解狀態,需要花數個小時組裝,因此實際可用的戰鬥機有四十八架,攻擊已經出動了三十八架!
此外,在空中巡邏的有八架。
也就是說,在第二輪攻擊的第一支機群出動後,留在航母上待命的就只有兩架!
這樣一來,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對返回的防空戰鬥機進行維護與檢修,期間肯定無法做其他事情。
哪怕一卻順利,問題都還沒有完。
剩下的十架戰鬥機,是派出去為攻擊機群護航,還是留下來防空?
顯然,這是個問題!
正是如此,李雲翔最初做了兩手準備,等到第一輪攻擊結束,再根據攻擊結果,決定選擇哪一套戰術。
顯然,這根本就行不通。
第一輪攻擊是在三點前開始,最快也要四點半之後,或許要五點才能拿到戰報。哪怕在這個時候立即讓第二輪攻擊的第二批戰機出動,期間沒半點耽擱,飛到第五航空戰隊上空也是六點半過了。
此時,已經是夜晚。
何況,第五航空戰隊在東南方向,天黑的時間要稍微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