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點,帝都首輔府。
這座位於皇宮西面,跟論議兩院的大會場隔河想望,佔地還不到五千平方米的別院,就是帝國內閣首輔的官邸。
別院不大,花園佔了一大半,沒有種什麼奇花異卉,只是有幾十株參天的松柏,而在茂密的樹冠之下是幾棟分散的平房。
沒來過的,會將此當成是某個大戶人家的園林。
只是,沒人敢否認,住在這裡的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
在最初的二十年裡,內閣更像是參謀機構,主要職責就是為帝國的締造者,也就是始武大帝提供建議,以及替始武大帝推行政令。在戰爭時期,轉變成後勤機構,全權負責後方的工作。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憲改,也就是憲政改革。
始武大帝在帝國的威望極高,絕對是無人能及,不止因為親手締造了帝國,更因為透過憲政改革,廢除歷朝歷代延續下來的帝政,實現了民主,並且以此為基礎,讓帝國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憲改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讓首輔獲得實權。
雖然在名義上,帝國實行的是議會內閣制,內閣首輔掌握執政權,為政府首腦。皇帝是帝國名義上的元首,首輔向皇帝負責,並且由皇帝認命。但是實際上,帝國的體制跟紐蘭聯邦的總統議會制更接近,即首輔的權力在議會之上,而且未必是執政黨的黨魁,也不需要在議會獲得多數支援。
關鍵,首輔是透過大選產生,不是由論議兩院推選。
沿用“首輔”這個稱呼,其實是習慣使然,畢竟在推進憲改的那些年,民眾熟悉的是曾經輔佐始武大帝建立帝國的首輔,而不是東望洋對岸那個國家的總統,也沒幾個人知道“總統”是啥玩意。
再說,肯定得保留皇帝,也就不可能設定總統。
書房裡面,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打電話。
沒錯,此人就是帝國現任首輔薛遠征。
雖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比不上紐蘭聯邦那個因為脊髓灰質炎而不得不跟輪椅為伴,而且以推行新政,把凱恩斯經濟學說當成神諭的瘸子總統,但是在帝國,薛遠征的威望不在過去的任何一位首輔之下。
首先,他在從政之前是陸軍將領,二十年之前就是家喻戶曉、萬人敬仰的戰爭英雄。
當然,在帝國,以及在其他國家,將領在退役後從政都不是怪事,紐蘭聯邦就有數位將軍當上了總統。
關鍵就是,在上一次大戰中,薛遠征幾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帝國。
在新曆76的夏季,也就是狹夷皇國參戰前幾個月,當時在東北擔任邊防司令官的薛遠征就有所防備,不但反覆向陸軍司令部遞交可能遭到突然襲擊的報告,還讓邊防軍開始為戰爭做準備。
也就是在這個幾個月內,邊防軍把防線縱深增加了一倍。
此後,在遭到狹夷軍隊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帝國陸軍的邊防部隊就是依靠加固了的邊境防線,擋出了狹夷軍隊,並且堅持到嚴冬到來。等到第二年春天,還依託邊境防線打了幾場漂亮的反擊戰。
要不是薛遠征高瞻遠矚,不但冰風暴半島會被敵人佔領,恐怕連帝都也會受到威脅。
其次,薛遠征有很強的榮譽感與處世原則。
在大戰結束的時候,他原本有機會成為陸軍總司令,只是有一個前提,需要由大戰期間的總司令馬鍾毅元帥為戰敗背鍋,也就是得踩在馬鍾毅的身上往上爬。結果是,薛遠征遞交了退役申請書。
不是說馬鍾毅沒有責任,而是薛遠征不削採用這種卑鄙手段。
此舉,讓薛遠征得到幾乎所有陸軍將士的敬仰,為他後來邁入政界打下了基礎。
事後,他還獲得了破格晉升,以陸軍上將身份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