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處看,那些從高空俯衝而下,被殺到的戰鬥機或者戰艦的高射炮打中起火的俯衝轟炸機,像從天而降的火流星。
如果天上真的住著神靈,那或許是懲戒狹夷海軍降下的天火!
對坐在俯衝轟炸機裡面的江海洋來說,進入俯衝之後的感受,就不是那麼的舒服了。
因為要繞過那艘快速戰列艦,夾擊還在奪路狂奔的航母,所以第一與第二小隊耽擱了幾分鐘,結果讓第三小隊奪得頭籌。
加上副中隊長,第三小隊總共也是五架俯衝轟炸機。
大概是為了引開防空戰鬥機,幹掉如同攔路虎的快速戰列艦,第三小隊在副中隊長的率領下提前開始俯衝。
這不是在冒險,是去當炮灰。
俯衝轟炸機的最大優勢,就是透過近乎垂直的俯衝,提高炸彈的命中率與穿透能力。
使用配備延遲時間引信的航空穿甲彈,對付戰列艦與航母這類大型戰艦的時候,效果非常的理想。簡單說,透過俯衝投彈能夠賦予炸彈更快的速度,讓炸彈擊穿裝甲甲板,在艦體內部爆炸。
當然,俯衝投彈絕對是高難度技術活。
艱苦摸索數年,江海洋等帝國海軍的精英飛行員才總結出了一套相對來說較為有效,關鍵是能夠傳授給其他飛行員,透過學習與刻苦的訓練就能掌握的投彈技巧,總結出了一整套投彈戰術。
首先就是,俯衝進入高度不得低於一千五百米,對付主力艦這類擁有厚實水平裝甲的戰艦時,最好能夠達到二千五百米。只有獲得足夠的進入高度,才能夠透過俯衝賦予炸彈足夠快的速度。
如果高度不夠,那麼投彈時的速度肯定就不夠,炸彈未必能夠擊穿戰艦的裝甲。
其次,俯衝的角度會最好控制在七十度到七十五度之間。
俯衝角度不能太小,這個很容易理解,即俯衝角度太小的話,炸彈的投擲距離,也就是彈道就會延長,從而導致彈著點偏差擴大,而且終點速度會降低,這些都會對轟炸效果產生影響。
如果俯衝角度過大,俯衝轟炸機在改出俯衝的時候就會非常困難。
最後,就是投彈的高度,也可以說是改出高度。因為跟俯衝轟炸機的效能,以及飛行員個人能力有關,所以沒辦法一概而論,不過對於普通飛行員來說,改出高度都應該控制在八百米以上。
那五架俯衝轟炸機,進入俯衝的高度都不到兩千米,俯衝角度不到六十度。
更加要命的是,因為目標是一艘做過全面改造的快速戰列艦,水平裝甲厚度肯定在一百毫米以上,所以必須得賦予炸彈足夠快的初始速度,才有足夠的動能砸穿水平裝甲,對戰艦構成重擊。
不要忘了,原訂打擊目標是航母,不是戰列艦!
別說狹夷海軍的航母沒有用裝甲甲板,就算布蘭海軍的航母,裝甲甲板的厚度也無法跟戰列艦的水平裝甲相提並論。
結果就是,俯衝轟炸機攜帶的二百五十千克航空穿甲彈,都是針對航母設定的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