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點15分,機動艦隊旗艦“赤誠”號。
目送最後一架艦攻升空之後,蘭雲才舉起胸前的望遠鏡,朝十多千米外的“加禾”號看過去。
幾分鐘後,“加禾”號上打出一顆紅色訊號彈,表明所有艦載機都已升空。
到此,第一航空戰隊的兩艘航母都已完成航空作業,總共放飛了二十二架艦戰,二十一架艦爆與三十二架艦攻。
沒過多久,空中傳來轟鳴聲,一片黑壓壓的機群從東邊飛了過來。
那是第二航空戰隊出動的艦載機,十八架艦戰,二十二架艦爆與二十六架艦攻。
這兩批艦載機將在飛行途中匯合,然後在第一航空戰隊的源田大佐率領下發起攻擊。
只是,這不是全部。
第二航空戰隊的機群還沒有飛遠,“赤誠”號上的航空勤務人員就已忙碌起來,開始把機庫裡面的艦載機送上飛行甲板,補充燃油與掛載彈藥。因為已經在機庫裡做了升空之前的檢查,所以在甲板準備階段,只需要讓發動機熱車,對液壓系統進行檢查,極大簡化了起飛前的作業流程。
可是,仍然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備妥三十多架艦載機。
為這一天,為已經開始或者說正在進行的攻擊行動,在過去的幾年裡,兩支航空戰隊的航空勤務人員已經演練了無數遍,一切都是那麼的熟練,豈止是爐火純青,哪怕是閉著眼睛都能完成。
所有努力,無非是為了在戰鬥中節約寶貴時間,哪怕苦練數年換來的,只是把裝彈時間縮短了半分鐘。
在戰鬥中,時間意味著一切!
按照作戰計劃,將無間隙的發動兩波空襲。
當然,所謂的“無間隙”只是說不用等第一波空襲結束。
兩波空襲肯定有時間差,大約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完成升空準備所需時間。
在完成第二波空襲之後,才根據空襲結果,決定是否進行第三波空襲,如果要,就由第一波空襲的艦載機承擔。
正是如此,第一波空襲的主力是最精銳的第一航空戰隊。
別的不說,源田大佐就是狹夷海軍的頭號艦載機飛行員,是高野與蘭雲最信任的航空作戰指揮官。
只是,負責指揮第二波空襲的遊永中佐也不差。
他是第二航空戰隊的航空作戰指揮官,狹夷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第二人,不管是能力,還是地位都僅在源田之下。
第二波空襲由第二航空戰隊充當主力。
為此,第二航空戰隊計劃出動十二架艦戰,三十八架艦爆與二十二架攜帶炸彈、進行水平投彈轟炸的艦攻。
此外,第一航空戰隊還將出動六十餘架艦載機。
一個多小時後,在第二波攻擊機群出發後,機動艦隊只剩下不到四十架執行防空任務的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