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的幹上一場,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只有主力返回港口之後,才有把握用偷襲重創梁夏海軍。
在做出這個限定的時候,高野其實是希望用這個辦法避免跟梁夏帝國開戰,至少得避免第一個跟梁夏帝國開戰。
主要就是,他有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而且並不是憑空臆測。
這些天來,有很多跡象表明,當前的局勢實在太詭異了。
比如,十天前,梁夏海軍總司令祝世建元帥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就突然宣佈告老還鄉,交出已經把持了二十年的權柄。
當然,這還能理解。
不管怎樣,祝世建已經八十歲了,除了他,還真沒有哪個海軍司令幹到八十歲!
可是,新任總司令並不是賀永興,而是劉長勳。
是祝世建推舉的劉長勳,還是首輔的安排?
不管哪種情況,都是在拿國祚開玩笑。
賀家與劉家一向是勢同水火,至少是井水不犯河水。賀永興算得上是德高望重,而且早就有“東望洋之虎”的綽號。祝世建之後,不用他,而是用一個坐上南方艦隊司令官位置才三年的劉家人。
這是要幹什麼?
逼賀家造反嗎?
要命的是,祝世建告老,劉長勳上臺,讓軍令部的那幫傢伙覺得,苦等二十年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關鍵還有,高野在艦隊裡面,沒有辦法對後方產生影響。
結果就是,在當天,軍令部就下達了命令,讓高野必須採取行動,把精心準備了二十年的作戰計劃轉變為實質勝利。
高野沒辦法廢除由軍令部直接下達的命令,不過他有自己的辦法。
在設定觸發條件的時候,高野沒有想太多。
大戰一觸即發,梁夏海軍的艦隊都已出海,連陸軍作戰部隊都已開始動員,可以說箭已離弦。
開弓哪有回頭箭?
哪裡想到,他想出來的,避免開戰的辦法,現在成了發起突擊的關鍵因素,甚至還是決定性因素。
這難道是巧合!?
高野可不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