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夏帝國重點打造海軍,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的就是狹夷皇國。
十多年來,包括高野在內的,狹夷海軍數十萬官兵夜不能寐,無時不刻不在提防來自西面的強敵。
為此,狹夷皇國賭上了整個國運!
只是,高野很清楚。
在這場搏國祚的賭局中,狹夷皇國不過就是一隻馬前卒,很多時候扮演的,其實是紐蘭聯邦的看門狗。
其實,這也正是紐蘭聯邦一直在為狹夷皇國輸血的關鍵所在。
別的不說,在大戰結束之後,紐蘭聯邦就一直在向狹夷皇國出售廢舊鋼鐵,甚至把很多退役戰艦交給狹夷皇國的拆船廠進行拆解。只是在去年,狹夷皇國的工廠就從紐蘭聯邦買了五十萬噸廢舊鋼鐵。如果沒有這些不用回爐就能重新使用的廢舊鋼鐵,狹夷皇國根本不可能打造出東望洋第三、全球第四的艦隊。
此外,布蘭王國願意跟狹夷皇國結盟,其實也是在利用狹夷皇國。
有狹夷皇國在東望洋上牽制梁夏帝國,梵炎洋周邊殖民地的安全才有保證,至少能夠緩口氣。
正是如此,布蘭王國也在積極的扶持狹夷皇國。
只是,布蘭王國沒有紐蘭聯邦那麼的財大氣粗,以提供技術為主,沒有給予太多的物資援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派遣工程師,提供主要的裝置,幫助狹夷皇國把四艘“金鋼”級升格成為快速戰列艦。
當然,這也足夠了,畢竟狹夷皇國同樣欠缺發展海軍所需的尖端技術。
可問題是,值得嗎?
沒錯,在大戰之前的幾十年,臣服於梁夏帝國的狹夷皇國始終被當成三流國家對待,從沒獲得過公平對待。
可是,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裡面,狹夷皇國一直在向巨大陸上的東方帝國學習。
還有,狹夷皇國沒得到待見,其實是咎由自取。
如果不是蠻狠幹預冰風暴半島上,兩個高姓王國的內部紛爭,妄圖藉此執牛耳,狹夷皇國也不會遭到孤立。
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對強林的畏懼,逼迫狹夷皇國走上這條不歸路。
也是對安全的渴望,才讓狹夷皇國跟兩個基本上沒有威脅的國家結盟。
只是,這並不能改變狹夷皇國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