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也很簡單,哪怕是一名普通的艦隊指揮官,也絕不會在已經遭到攻擊,而且沒有發現敵艦隊的情況下,派走防空戰鬥機,從而讓本艦隊處於極易遭到攻擊的危險狀態,甚至可以說是不設防狀態。
想來想去,斯塔克只想到了一種可能。
在遭到第二輪攻擊之前,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才派出了護航戰鬥機,而且梁夏海軍已經透過某種不容易被對手察覺的方式找到了第51特混艦隊,至少確定了大致方位,並由此決定發起反擊。
果真如此,梁夏海軍的反擊很快就會到來。
為此,斯塔克把史密斯叫了過來,而且在他到來前,就讓通訊參謀再次聯絡第52特混艦隊。
不為別的,儘快把戰鬥機派過來。
可惜的是,第52特混艦隊依然沒有做出答覆。
只是,讓斯塔克感到疑惑的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還沒到8點半,通訊參謀送來了最新訊息。
來自登陸艦隊。
在第51特混艦隊西南幾百千米之外,正朝東北航行的登陸艦隊,遭到了梁夏轟炸機的攻擊。
關鍵就是,與運輸船隊遭到的打擊差不多,梁夏轟炸機投射了數百枚重型反艦導彈。
在發出報告的時候,登陸艦隊就已經癱瘓。
要說的話,離覆滅也不遠了。
難道,梁夏海軍把登陸艦隊當成了第51特混艦隊!?
顯然,還真有這種可能!
因為讓4艘“基德”級驅逐艦去掩護運輸船隊,所以在讓登陸艦隊撤退的時候,斯塔克派了一支護航編隊過去,領艦是一艘“提康”級防空巡洋艦,另外3艘驅逐艦也來自第51特混艦隊。
如果執行偵查任務,發現登陸艦隊的是一架電子攻擊機,或者攜帶了被動探測裝置,就有可能在足夠遠的地方,比如“宙斯盾”防空系統的探測距離外,發現那艘巡洋艦,並且確定其身份。
因為擔心遭到攔截,所以梁夏海軍的偵察機未必會冒險抵近。
關鍵還有,“提康”級巡洋艦是紐蘭艦隊的防空支柱,僅建成10多艘,全都編在航母戰鬥群裡面。
那麼,發現了“提康”級巡洋艦,就等於發現了航母戰鬥群。
要說的話,這同樣是紐蘭海軍的套路。
此外,重型反艦導彈具有很強的自主攻擊能力,只需要知道敵艦隊的大致方位就能發起攻擊。
為了讓攻擊變得更突然,梁夏海軍完全有理由讓偵察機在發現了防空戰艦之後,就轉向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