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李天凌來南方次大陸的時候,丁鎮南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即帝國高層想透過加強在南方次大陸的進攻力度,向紐蘭當局施壓,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小的代價跟紐蘭達成停戰協議。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讓紐蘭當局沒得選。
只要梵羅國還有救,或者說梵羅當局還在,紐蘭當局肯定希望在保住梵羅國的前提下跟帝國簽署停戰協議,至少會把梵羅國當成談判籌碼,逼迫帝國在西大陸妥協與讓步,確保其在北夕落洋兩岸的霸權地位。如果能同時保住在西大陸與南方次大陸的立足點,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可見,攻滅梵羅國,紐蘭當局就沒得選了。
至於西大陸的問題,帝國當局不會抱太大幻想。
不要忘了,離開春還有幾個月呢!
哪怕在施授良回去之後,西北戰區的帝國軍隊沒有冬歇,在幾條主要戰線上表現得非常積極,即便是在一年當中最為寒冷的1月份都沒有停歇,可是在短期之內,所能期盼的也只是粉碎西陸軍團的戰略進攻。
至於發起反擊,並且橫掃整個西大陸,別說是短期,在新曆151年都未必能夠辦到。
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也要到新曆152年下半年,才有可能攻入迢曼帝國的本土,而所有寄希望於新曆151年飲馬多佛海峽的作戰計劃,其實都是在誇大其詞,或者說是為了拿去做宣傳。
關鍵就是,紐蘭陸軍肯定會在新曆151年參與西大陸的作戰行動。
正是如此,在決定跟紐蘭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之前,帝國當局就已認識到,必須接受與容忍紐蘭共和國在西大陸的存在。以大陸戰場上的局面,最好的結果,其實是控制迢曼帝國本土及其以東地區。
西大陸的西部地區,對帝國而言,顯然是鞭長莫及。
由此不難看出,在與紐蘭共和國的停戰談判中,帝國當局主要保證的,也就是讓紐蘭當局放棄梵羅國。
不過,現在是戰爭時期。
與其透過談判讓紐蘭當局放棄梵羅國,還不如更加直接一點,先取得軍事勝利,再讓紐蘭共和國接受既成事實。
其實,這也是丁鎮南堅持要在東海岸地區開闢新戰場的主要原因。
要迅速攻滅梵羅國,準確說是逼迫紐蘭當局放棄梵羅國,或者認定梵羅國已經失去拯救價值,從而在談判當中讓步,就得完成對梵羅國的戰略包圍,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其東海岸地區登陸。
梵羅國鐵定會戰敗,紐蘭當局自然沒有什麼好指望的了。
想到這裡,丁鎮南不禁嘆了口氣。
顯然,秘密談判能夠在這個時候取得突破,肯定跟西北戰場上的勝利,以及陸戰隊攻入加爾有關。
“你們也肯定餓了,先吃飯。”白華偉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來,不過主要是氣氛明顯有點尷尬。
丁鎮南沒客氣,而李天凌也確實餓了。
在兩人吃飯的時候,白華偉到外面接了個電話,或許也打了幾個電話,耽擱了好一陣才回來。
趁著這個機會,丁鎮南也前後仔細思考了一番。
顯然,白華偉獲得的訊息也不多,連李天凌也一樣。這足以證明,帕西那邊的秘密談判已經進入關鍵階段。
關鍵就是,白華敏為什麼要向白華偉透露訊息。
要真是跟南方次大陸這邊的戰鬥有關,陸軍司令部會直接發訊息過來,而且李天凌也早就收到了訊息。
既然是跟南方次大陸的戰鬥無關,又跟白華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