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263章 有利可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3章 有利可圖 (2 / 4)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打贏了霍瓦依群島攻防戰,奪得東望洋戰爭的主動權,擁有絕對軍事優勢的梁夏帝國,肯定不會拿霍瓦依群島當談判籌碼,但是傑克遜同樣知道,只要梁夏當局想盡快結束這場大戰,降低大戰造成的損失,回到原來的發展軌道上去,就必須跟紐蘭共和國妥協。

為此,就需要在談判中做出必要讓步。

不再受紐蘭共和國掣肘,由梁夏帝國統帥的東方集團能夠在一年之內擊敗西陸集團,稱霸整個世界島。

如果沒能跟紐蘭共和國達成停戰協議,梁夏帝國還要用3年,甚至5年的時間,才有望擊敗西陸集團,而且未必能夠獲得大戰的全面勝利,到最後肯定還要耗費大量資源收拾戰後的爛攤子。

關鍵,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以新軍事學說為理論依據的第三次軍事變革。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梁夏帝國堅持推行新軍事學說,就必須得竭盡全力控制這場全球大戰的規模。

可問題是,華城那些傢伙難道就不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

如果說在十多年前,丁鎮南剛剛提出新軍事學說的時候,紐蘭軍方還將信將疑的話,那麼到現在,準確說是在波沙灣戰爭打響後,就再也沒人懷疑新軍事學說的價值,而且幾乎所有紐蘭軍官都成了丁鎮南的粉絲。

傑克遜也一樣。

在傑克遜看來,丁鎮南提出的新軍事學說,最大的價值,其實是解決了一個限制戰爭的關鍵問題。

成本。

當然,也可以說是收益。

放眼過去,尤其是在第一次全球大戰之後,不管是全球大戰,或者是區域性戰爭,幾乎每場戰爭的投入都遠遠超過了收益,因此就算打贏了戰爭,依然是得不償失,戰爭也由此變成了一門虧本的買賣。

搞得很多時候,戰爭被當成是政客實現個人野心的工具。

或許有人認為,這對維繫和平來說是好事。

顯然,這樣的認識非常膚淺。

戰爭永遠不是目的,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關鍵還有,不管是戰爭,還是與之對立的和平,其實都是相對的。

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絕對的戰爭,也不存在絕對的和平。戰爭與和平,都只是國際社會與國家關係的相對形態。

直接的說,根本沒有永久的和平。

影響與決定國際局勢的頭號因素,其實是國家間的厲害關係,也可以說是利益與矛盾的關係。

如果是以共同利益為主,國際局勢就大致趨於和平。

相反,要是矛盾佔據了主要地位,那麼戰爭與衝突就會佔據主導地位。

毫無疑問,不管用什麼方式,都無法徹底消除國家間的矛盾。別說是超級霸權,即便在國家集團內部,也存在利害衝突。比如在東方集團裡面,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就因為幾座小島的歸屬權而齷齪不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