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話,在初期,特別是正式參戰之前,透過積極有效的溝通,梵羅高層對此問題有很清楚的認識。
正是如此,才拖到紐蘭海軍奔襲霍瓦依群島之前才出兵參戰。
可問題是,在正式參戰之後,梵羅高層卻犯了糊塗。
不要說那些野心勃勃的高階將領,即便是一向理智的迪迦拉,也因為戰爭初期算不上重大的勝利患上了臆想症。
要說的話,在替梵軍出謀劃策的時候,以傑克遜上校為首的紐蘭軍事顧問,就透過各種方式發出暗示,希望梵羅高層能保持理智,不要想當然的認為紐蘭共和國會為了這個隔著半個星球的盟友賭上國運。
如果為取勝付出的代價超過了勝利帶來的好處,戰爭就不再是唯一的選項。
不管文學家把戰爭描寫得多麼的羅曼蒂克,它也只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而不是需要去爭取的目的。
擺在湯普森等軍事顧問面前的問題是。
如何才能夠在不對同盟關係產生影響的情況下,讓迪迦拉等梵羅領導人認識到,並且坦然的接受既成事實。
什麼既成事實?
包括梵羅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全都是這場大戰的犧牲品,而且紐蘭共和國對此也是愛莫能助。
回到駐地之後,湯普森立即聯絡了傑克遜。
為了保密,他使用配發給情報人員的衛星電話,沒有使用梵軍的通訊網路。
雖然這套有線通訊網路是由紐蘭共和國的企業承建,但是在交付之後,就一直是由梵軍管理。哪怕給紐蘭駐軍保留了專門的通訊線路,也很容易被竊聽,何況梵軍內部從來都不欠缺敵國的間諜。
衛星電話的訊號不太好,而且通訊時長很有限,主要是補網發射的幾顆通訊衛星還無法做到全球覆蓋,因此只能在特定時段使用衛星電話,而且每次的通話時長都很有限,一般不超過15分鐘。
在湯普森彙報了跟查吉特會談的事情之後,傑克遜沒做指示,只讓他耐心等待。
對此,湯普森也是無可奈何。
其實,就在湯普森去見查吉特的同時,傑克遜也去了總理府,單獨跟迪迦拉談了差不多兩個小時。
談的,無非也是戰局發展的問題。
要說的話,迪迦拉對戰局的擔憂還遠在查吉特之上。
雖然不是軍人,但是敏銳的政治眼光,讓迪迦拉能看到很多會被軍人無視,或者不會認真對待的細節問題。
比如,東方聯軍其實一直在加強西北方向上的兵力部署。
除了進駐巴鐵的第二十四機步師之外,在梁夏帝國西北地區,第三十三步兵師也一直在加強。按照情報機櫃提供的報告,第三十三步兵師肯定能夠在12月之前,最遲12月的中旬完成整編。雖然冬季會大雪封山,但是梁夏陸軍在該地區苦心經營數十年,早就在無極高原的南麗修建了前進營地。關鍵是,早在梵羅國參戰之前,第三十三步兵師的先頭部隊就已經進駐前進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