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軍隊在波伊戰爭當中學來的教訓。
因為技術限制,加上不熟悉環境,帝國軍隊在波伊戰爭期間,很少在夜間戰鬥當中佔到便宜。
此後,帝國軍方投入了大量資源提升夜戰能力。
雖然還沒有達到人手一部的水準,但是像主戰坦克、步兵戰車這類主戰平臺全都配備了微光夜視儀或者紅外成像儀,並且由此獲得非常強悍的夜戰能力,也才有了波沙灣戰爭中的精彩表現。
在整個波沙灣戰爭期間,帝國軍隊的主要作戰行動,特別是進攻行動,幾乎全都在夜間進行。
客觀的講,帝國軍隊的夜戰能力,已經遠遠的超過其他所有國家。
在大陸戰場上,也就是受夜戰能力的限制,西陸集團才在進攻行動中屢屢受挫。在很多時候,白天辛苦攻佔的陣地,到了夜間就會被對手奪走,不得不在第二天重新組織兵力奪回陣地。也正是如此,快速突擊戰變成了來回拉鋸戰,在很多原本能獲得突破的地方,西陸大軍遭遇了慘敗。
正是如此,在11日的凌晨,陸戰隊派出2個連的兵力,發起了戰術反擊。
嚴格說來,更像是一次大規模的武裝偵察行動。
參與反擊行動的就只有12輛坦克與14輛步兵戰車,官兵總共不到200人,而且主要針對代奧格爾南面的梵軍。
從白天的戰鬥來看,梵軍的主力就在代奧格爾南面。
按照部署,反擊行動的首要目的是掌握敵人的部署情況,為接下來的空中打擊提供戰術支援。
主要就是,梵軍部署得太過分散,空中偵察始終都沒有找到梵軍主力。
此外,也就是設法把梵軍主力部隊引出來。
如果可以,就直接殲滅,免得到天亮之後再來組織防禦作戰。
為此,空軍還調動了一箇中隊的“攻9B”,準備為突擊部隊提供支援,幹掉敵人的裝甲力量。
突擊行動進行得很果斷,也十分迅速。
只是,結果卻大相徑庭。
在代奧格爾的南面,根本沒有梵軍的主力部隊,或者說梵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在白天的戰鬥中被擊潰了。
據抓獲的戰俘交代,梵軍指揮官,第141步兵師的師長,卡辛格少將在天黑後不久就帶上警衛排離開了前線指揮部,說是去烏代布林的防區司令部請求增援,實際更有可能是臨陣脫逃。
道理也很簡單,在白天的戰鬥中,第141步兵師就傷亡過半!
其實,該師總共就只有不到6000名官兵。
從番號就看得出來,第141步兵師是一支二流部隊,甚至連二流部隊都算不上。該部隊的主要使命是守衛經過代奧格爾的鐵路線,確保從烏代布林到阿梅傑爾的鐵路暢通無阻,並沒有承擔作戰任務。
此外,該師在10月底才被調了過來,之前部署在烏代布林北郊。
因為要駐紮在野外,所以很多高階軍官留在了烏代布林,只是隔三差五的到所屬部隊去視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