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伊堡附近,沒有能夠取代拉瓦的軍事基地。
不過,巴鐵將拉瓦基地租給梁夏帝國,讓帝國空軍在此部署作戰飛機,至少在最初的那幾年,其根本意圖是拿帝國空軍做擋箭牌,讓梵羅空軍投鼠忌器,不敢拿同樣部署在拉瓦基地的巴鐵空軍開刀。
發展至今,拉瓦空軍基地早就是一座綜合性質的軍事基地了,而且駐守該基地的主力部隊是帝國軍隊。
在大戰爆發前,常駐該地的帝國軍人就超過了1萬。
此外,還有大約2000名來自其他盟國的官兵。
為此,巴鐵還在基地外修建了“外籍軍人生活區”,為駐紮在此地的盟軍官兵提供生活便利。
隨著大戰爆發,進駐拉瓦空軍基地的帝國官兵急劇增加。
現在,除了隸屬南方戰區的2支航空隊的大約8000名官兵,以及來自第二十四機步師的越15000名官兵之外,還有來自盟國的約10000名官兵,其中來自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的就有差不多5000人。
要說的話,在東方集團當中,除了因為遭到入侵而直接參戰的幾個成員國之外,表現得最積極的,就是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至於離南方次大陸更近的奧國,到現在都沒有就是否出兵參戰做出決定。
只是,盟國做出的貢獻,依然是微乎其微。
就拿狹夷皇國來說,到目前為止,也就派遣了1支擁有120架作戰飛機的航空兵部隊到巴鐵作戰,而且僅執行防空任務,即那些狹夷戰鬥機只是在巴鐵境內飛行,沒參加打擊梵羅國的行動。
當然,並不是狹夷當局畏首畏尾,而是裝備的全都是制空戰鬥機。
在狹夷皇國派來的120架戰鬥機當中,有40架“戰11AJ”與80架“戰10AJ”。
之前已經提到,狹夷皇國是最先從梁夏帝國進口“戰11”戰鬥機的國家之一,而且是唯一拿到了生產許可證,由本國企業生產組裝“戰11”的國家,同樣是除了梁夏帝國之外裝備“戰11”最多的國家。
此外,“戰10AJ”也是由狹夷皇國的企業自行生產。
只是,狹夷皇國的“戰11AJ”與“戰10AJ”其實都是閹割版本,都只保留了制空作戰能力,透過拆除相應的裝置,以及在火控軟體上做手腳,狹夷皇國的這兩種戰鬥機都沒辦法使用精確制導彈藥。
其實,限制狹夷皇國的進攻能力,一直就是戰後對待狹夷皇國的基本政策。
在東方集團的軍事體系當中,狹夷皇家衛隊是一支純防禦性質的軍事力量,唯一的使命就是守衛後方的戰略交通線。也正是如此,狹夷皇家衛隊的主要武器裝備,基本上都不具備打擊能力。
此外,還要負責聯軍的後勤服務工作。
正是如此,狹夷皇家空中衛隊才派來3000名官兵。
按照正常編制,1支擁有120架戰鬥機的航空隊的官兵人數在1500左右,最多不會超過2000。
多出來的這1000多名官兵,就是負責基地的後勤服務。
不說別的,基地裡的幾座“國際餐廳”都是由狹夷皇家空中衛隊的人員在經營,而且提供的服務非常不錯。
也就是有了這幾座餐廳,近4萬名非巴鐵官兵才不需要忍受南方次大陸風味的飲食。
要說的話,拿洋蔥當調料的菜餚,要是連續吃幾頓,誰都會抱怨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