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酒是其次的,關鍵是劉尊山在。
要說的話,丁鎮南與侯晨晟之間一直就有一層隔閡。
別看侯晨晟非常敬佩丁鎮南,但是涉及到關鍵利益,這個陸戰隊少將未必就會給丁鎮南面子。
道理也很簡單,丁鎮南是陸軍的將領。
雖然陸戰隊是獨立兵種,但是在很多方面受海軍的節制,而在海軍的作戰體系當中,陸戰隊扮演的不止是“陸上作戰部隊”,還有更加重要的使命,比如說掣肘陸軍,因此陸戰隊一直都有“小陸軍”的別號。
要論編制體系的完整性,陸戰隊還超過了陸軍。
除了地面部隊之外,陸戰隊擁有自己的突擊航空兵,主力裝備是1000多架運輸直升機與武裝直升機。此外還有一支戰術航空兵,擁有數百架作戰飛機,其中的一些還部署在海軍的航母上。關鍵是,在進入戰爭狀態之後,登陸艦隊也將編入陸戰隊,其中包括能夠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
要說的話,陸戰隊是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作戰力量。
站在陸戰隊的角度,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陸軍。
當然,陸軍也把陸戰隊當成威脅看待。
比如在發展主戰裝備的時候,處處給陸戰隊製造麻煩與障礙,讓陸戰隊無法獲得理想的主戰裝備。
就拿主戰坦克來說,陸戰隊一直用的就是陸軍的二手貨。
此外,突擊航空兵的直升機,也大多是陸軍的型號,只是根據陸戰隊的需求做了必要的改進。
數十年來,由陸戰隊主導發展的主戰裝備,也就只有幾種兩棲裝甲車。
可見,陸戰隊與陸軍的關係肯定不是很好,因此侯晨晟這樣的陸戰隊將領,對陸軍肯定有很深的成見。
要說的話,劉尊山也不例外。
剛到波沙灣的時候,他就去找過丁鎮南的麻煩,只不過沒能討到便宜。
這次,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任務分配。
其實,這也是侯晨晟最不滿意的地方。
第五陸戰師最先來到南方次大陸,還為此放棄了在兩河國南部的作戰行動,讓後面趕到的第十七裝甲師礆了大便宜。按照當時的情況,包括侯晨晟在內,第五陸戰師的官兵都覺得能在這邊打上主力。
哪裡想到,這屁股還沒坐熱,就要把主攻位置讓給第十七裝甲師。
雖然丁鎮南之前就反覆保證,在東海岸那邊肯定是以第五陸戰師為主,另外3個陸戰師都是配角,但是有了之前的事情,別說是基層官兵,連侯晨晟都有點懷疑,只是礙於師長的身份不好公開質疑。
其實,侯晨晟就此事找過丁鎮南。
按照他的意思,既然有三個陸戰師了,就沒有必要讓第五陸戰師去東海岸,反到應該派第十七裝甲師過去,因為在登陸成功之後,需要向內陸推進,而第十七裝甲師明顯更適合在內陸作戰。
此外,在西南戰場這邊,只要還得在沿海地區作戰,也就有用到陸戰隊的時候,自然有第五陸戰師的戰場。
顯然,丁鎮南沒有采納侯晨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