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蘭共和國暗中跟梁夏帝國協商,讓迪迦拉的心情變得十分糟糕。
去會議室宣佈散會之後,迪迦拉又回到了書房,並且讓秘書去把西部戰區司令,前不久才獲得晉升的查吉特上將留下來。
在梵羅陸軍中,查吉特算得上是迪迦拉的心腹。
道理也很簡單,在迪迦拉當上總理的時候,查吉特還是陸軍少校,而在此後的幾年之內就躥升為陸軍少將。雖然此後的幾年表現平平,在大戰爆發之前才晉升為中將,但是隻過了短短的幾個月,就再次獲得晉升,隨後就在迪迦拉的安排下,以陸軍上將的身份出任西部戰場總司令。
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值得羨慕的位置。
之前已經說過,主戰場是在西北,西部戰場只起到銜接作用,而且跟相鄰的三個戰場有扯不清的關係。
說得嚴重一點,西部戰場本身就是梵羅陸軍內部權力結構的縮影。
部署在以齋普爾為中心的北部防區的作戰部隊,有一部分是來自西北戰場,而且高階軍官或多或少跟西北戰場的作戰部隊有關聯。部署在南部防區,特別是烏代布林附近的作戰部隊則主要來自南部戰場,大部分官兵來自南方省份,僅孟賣籍的官兵就佔到了三成。部署在科塔的作戰部隊則主要依靠北部戰場,不但很多官兵來自岡伽羅平原,就連給養物資也高度依賴北部戰場。
雖然主力部隊幾乎全都部署在齋普爾附近,即西北派系佔了多數,但是並不表示能夠讓南方派系與北方派系的部隊俯首帖耳。事實上,派系之爭一直都是梵羅陸軍最為嚴重的內部矛盾。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戰場司令部下達的命令在齋普爾之外未必能得到執行。
要說的話,這也是迪迦拉不願相信軍方將領的關鍵所在。
對那些來自貴族階層的高階將領來說,頭號目的並不是打贏戰爭,而是如何在戰爭當中獲得好處。
不止現在,而是在過去數千年裡,一直都如此。
其實,這也是南方次大陸的特色。
不管是被來自北方的雅利安人所征服,還是在瘸子帝國統治時期,乃至被布蘭王國的殖民者奴役,這片土地上的人,依然按照出身來劃分高低貴賤,居於統治階層的貴族永遠都是貴族。
當然,迪迦拉也不例外。
甘巴拉家族是南方次大陸上歷史最悠久的貴族之一,能追溯到1000多年之前,而且始終都是統治階層的核心成員。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那些掌握著梵羅國命脈的傢伙並不介意輸掉這場戰爭,哪怕得像幾百年之前那樣,遭受外來強權的統治,畢竟受苦受難的永遠都是最底層的賤民。
其實,這也是梵羅國立國數十年,至今沒有實現工業化,甚至連工業化門檻都沒摸到的關鍵所在。
阻撓工業化的主要力量,就來自掌握著國家命脈的貴族階層,尤其是控制著大量土地的各大家族。
說得難聽一點,貴族階層透過控制土地就能夠剝削其他階層,獲得豐厚的收入,過上富足的生活,還能夠利用掠奪的財富建立用來保護自身利益的武裝力量,還有什麼理由推進社會改革呢?
換種方式來說,改革成功了,那還是統治階級,如果改革失敗了,就可能失去一切。
既然無法獲得更多好處,自然沒必要進行改革。
關鍵還有,工業化的基礎是大批能夠參加社會大生產的工人。